正确答案: B
题目:某钢结构平台,由于使用中增加荷载,需增设一格构柱,柱高6m,两端铰接,轴心压力设计值为1000kN,钢材采用Q235钢,焊条采用E43型,截面无削弱,格构柱如图19-21(Z)所示。 提示:所有板厚均≤16mm。 [JZ635_224_1.gif] [JZ635_224_2.gif]
解析:1. [JZ635_224_3.gif],取λ[XBzmzazx.gif]=69.2 根据《钢规》第5.1.4条,λ[XB1.gif]≤0.5λ[XBzmzazx.gif]=0.5×69.2=35<40,取λ[XB1.gif]=35 根据《钢规》式(5.1.3-1):[JZ635_225_1.gif] 得:[JZ635_225_2.gif] 得[JZ635_225_3.gif] [JZ635_225_4.gif] 答案B最为接近。 【命题思路】 本题考点为缀板柱轴心受力的计算。轴心受力构件的计算是钢结构考题中的必考内容之一,考生务必熟练地掌握,特别是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轴心受压构件的截面分类,构件在x、y两个方向的长细比等。 【解题分析】 解答本题需要搞清楚以下几个关键点: 1.了解本题的考点。从题可知,本题的考点为轴心受力构件的计算,再从轴心受力构件的计算中,很容易判断出是实腹式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性计算。 2.判断构件的截面分类。根据轴心受压构件的截面分类表,查出由2个槽钢组成的格构式截面对x、y两个轴的截面分类均为b类。 3.求得轴心受压构件的长细比。一般情况下,长细比是通过已知的截面特性计算得到。本题是在截面和截面特性待求的情况下通过已知条件反求长细比,这一步是求解本题的关键。 4.根据长细比反求截面特性,这里就是反求截面的回转半径。 5.按照截面特性计算公式,就可以导算出2个槽钢之间的间距。本题计算过程比较复杂,难度较大。 2. 根据《钢规》第5.1.2条: [JZ635_225_5.gif],b类截面 查表C-2[JZ635_225_6.gif],根据公式(5.1.2-1) [JZ635_226_1.gif],应选答案A。 【命题思路】 本题的考点为实腹式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性计算。由于构件是由2个槽钢组成的格构式截面,因此,为了避免出现误判,考题中明确了进行绕y轴方向的稳定性计算。显然,绕x轴方向进行稳定性的计算是受2个槽钢之间的间距影响的,而2个槽钢之间的间距是未知的,尽管在上题中已经求出,但是不能用作本题的已知条件。而y轴方向的稳定性计算则不受槽钢之间间距的影响,本题的考点设置时避开了这个问题。 【解题分析】 1.从题可知,本题的考点为轴心受力构件的计算,再从轴心受力构件的计算中,很容易判断出是实腹式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性计算。 2.判断构件的截面分类。根据轴心受压构件的截面分类表,查出由2个槽钢组成的格构式截面对x、y两个轴的截面分类均为b类。 3.根据已知条件查表求得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 4.将稳定系数代入《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公式(5.1.2-1)就可以得到最终计算结果。 3. 根据《钢规》第7.6.6条,焊脚尺寸应满足[JZ635_226_2.gif] 根据《钢规》第8.2.7条,[JZ635_226_3.gif] T形连接单面角焊缝h[XBzf.gif]=6+1=7mm 应选答案A。 【命题思路】 1.本题的考点为柱与底板的连接计算,主要目的是让考生了解实际工程中柱与底板连接所需的焊缝。 2.在有的工程中,柱与底板的焊接采用了熔透焊,仅此一项,全国每年耗费的电量就相当大。当施工单位对此做法提出疑问时,设计人经常以抗震构造作答,实际上,很多柱脚在任何工况下都不会产生拉力,或只有很小的拉力,柱与底板的焊接通过计算(地震作用下可采用弹性承载力超强设计思路)采用角焊缝连接较为合理。 【解题分析】 1.根据《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第7.6.6条,对于轴心受压柱,当端部为铣平端时,其连接焊缝应按最大压力的15%进行计算。从其结算结构可知,计算值很小。 2.根据《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第8.2.7条,焊缝的最小计算高度应满足对焊缝的构造规定。显然,按上述计算的焊缝高度不符合构造要求。因此,本题的正解应该是根据《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第8.2.7条的构造规定计算的结果。 3.从上述受力计算结果和构造要求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柱与底板的焊接采用角焊缝是合理的,而一律采用熔透焊则是不经济的。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该圆形平面建筑物拟建于山区平坦地A处,或建于高度为50m的山坡顶B处,如图17-15所示,在两处距地面100m的楼高处的顺风向荷载标准值分别为W[A.gif]和W[B.gif],试确定其比值(W[A.gif]/W[B.gif])最接近于下列何项数值? 提示:①A处时100m的风振系数[JZ365_293_2.gif]=1.248;②B处时100m的脉动风荷载共振分量因子R=1.36,[JZ365_293_3.gif]=1.00,[φ.gif]1(z)=0.42。 [JZ365_293_4.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