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根据《素问·五脏别论》,下列不属于传化之腑的是
正确答案 :D
胆
[单选题]湿温变证,便血不止,面色苍白,汗出肢冷,舌淡无华,脉象微细。宜先用
正确答案 :A
独参汤
[单选题]祛风湿药的主要功效是
正确答案 :E
祛除风湿,解除痹痛
解析:性能特点味多辛苦,性或温或凉。
功效能祛除留着于肌肉、经络、筋骨的风湿之邪,有的还兼有散寒、舒筋、通络、止痛、活血或补肝肾、强筋骨等作用。
适应证主要用于风湿痹证之肢体疼痛,关节不利、肿大,筋脉拘挛等症。部分药物还适用于腰膝酸软、下肢痿弱等。
使用注意辛温性燥的祛风湿药,易伤阴耗血,阴血亏虚者应慎用。
配伍应用
(1)依据邪气配伍:病邪在表,或疼痛偏于上部,风邪偏盛者,配祛风解表药;湿邪偏盛者,配健脾渗湿药;寒邪偏盛者,配温经散寒药;热邪偏盛或郁久化热者,配清热药。
(3)依据病机配伍:痹久入络,血凝气滞者,配活血通络药;病久气血不足,配益气养血或补益肝肾药;肝肾亏虚,腰痛脚弱,配补养肝肾药。
[单选题]寒湿痹痛,腰以下明显者,最佳选药是
正确答案 :C
独活
解析: 独活
药性辛、苦,微温。归肾、肝、膀胱经。
功效祛风湿,止痹痛,解表。
应用
1.风寒湿痹,腰膝酸痛。尤以腰膝、腿足关节疼痛属下部寒湿者为宜。
2.表证风寒挟湿。
3.少阴头痛,皮肤瘙痒。
用法用量煎服,3~9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辛温苦燥,易伤气耗血,无风寒湿邪或气血虚者慎用。
[单选题]胆矾作内服使用,其用法是
正确答案 :E
温水化服
解析:胆矾 涌吐痰涎 解毒收湿,祛腐蚀疮
[单选题]由元参、麦冬、犀角、银花、黄连、生地、连翘、竹叶心、丹参组成的方剂是
正确答案 :E
清营汤
解析:清营汤(《温病条辨》)
【组成药物】犀角(今用水牛角) 生地黄 麦冬 元参 黄连 银花 连翘 竹叶心 丹参
【功用】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主治证候】热入营分证。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时有谵语,目常喜开或喜闭,口渴或不渴,或斑疹隐隐,脉细数,舌绛而干。
【配伍意义】
银花、连翘、竹叶清热解毒,轻宣透泄,为“透热转气”的代表药物。
[单选题]九仙散的组成药物中含有
正确答案 :C
人参、桑白皮
解析:九仙散(录自《卫生宝鉴》)
【组成】罂粟壳 乌梅 五味子 款冬花 桑白皮 贝母 桔梗 人参 阿胶
【功用】敛肺止咳,益气养阴。
【主治】久咳肺虚证。久咳不已,咳甚则气喘自汗,痰少而黏,脉虚数。
[单选题]以滋阴清热,养血安神为主要功用的方剂是
正确答案 :D
天王补心丹
解析:天王补心丹的组方原理
本方所治之证乃阴血亏虚,心神失养所致。治宜滋补心阴,养血安神。
方中生地黄清热滋阴养血,以治虚热,为君药。阴津不足,以天冬、麦冬清心养阴,以助生地黄养心阴;阴虚血热,以玄参凉血,助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共为臣药。五味子敛心气,安心神;酸枣仁补血安神;柏子仁滋阴安神;远志开窍安神;茯苓益气渗利安神;朱砂清热重镇安神;当归补血化阴;人参益气安神;丹参清热活血安神,共为佐药。桔梗宣畅气机,并载药上归于心,为佐使药。诸药配伍,以奏滋补心阴,养血安神之效。
[单选题]脘腹部胀满,按之手下虚软,缺乏弹性,无压痛,此为
正确答案 :C
虚满
[单选题]心血虚、心阴虚、心气虚、心阳虚的共有症状是
正确答案 :E
心悸
解析:心血虚、心阴虚是指心的阴血物质不足,心失濡养,心神失养,故以心悸、失眠多梦、健忘为主症;心气虚、心阳虚是心阳气虚损,心失温养,鼓动无力所致。故常见心悸或怔忡、气短。故心悸是四者的共有症状。
[单选题]涌泉穴是肾经的
正确答案 :B
井穴
解析:涌泉 井穴
定位 足趾跖届时,约当足底(去趾)前1/3凹陷处。
主治 ①昏厥、中暑、小儿惊风、癫狂痫等急症及神志病证:②头痛,头晕,目眩,失眠;③咯血、咽喉肿痛、喉痹等肺系病证;④大便难,小便不利;⑤奔豚气;⑥足心热。
操作 直刺0.5~0.8寸。临床常用灸法或药物贴敷。
[单选题]百会穴位于头正中线上
正确答案 :D
后发际直上7寸
解析:百会
定位 后发际正中直上7寸,或当头部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
主治 ①痴呆、中风、失语、瘈疭、失眠、健忘、癫狂痫证、癔症等神志病证;②头风、头痛、眩晕、耳鸣等头面病证;④脱肛、阴挺、胃下垂、肾下垂等气失固摄而致的下.陷性病证。
操作 平刺0.5~0.8寸;升阳举陷可用灸法。
[单选题]针刺下列哪组腧穴适宜取仰卧位
正确答案 :B
气海、关元、阳陵泉
解析:仰卧位 适宜于取头、面、胸、腹部腧穴和上、下肢部分腧穴。
[单选题]留罐法的留置时间是
正确答案 :C
5~15分钟
解析:留罐法:又称坐罐法,为最常见的吸拔形式。是指将罐吸附在体表后,使罐子吸拔留置于施术部位5~15分钟,然后将罐起下。留罐法一般疾病均可应用,而且单罐、多罐皆可应用。
[单选题]用于针刺十宣、十二井穴的三棱针刺法是
正确答案 :B
点刺法
解析:三棱针点刺法多用于指、趾末端的十宣、十二井穴和耳尖及头面部的攒竹、上星、太阳等穴。
[单选题]《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的成书年代是( )
正确答案 :C
宋代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