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选题]下列关于五脏所藏的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E
  • 肾藏智

  • 解析:《素问·宣明五气篇》:“五脏所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故答案E为错误的,选E。

  • [单选题]脏与脏之间主要表现为气血关系的是
  • 正确答案 :A
  • 心与肺

  • 解析:心肺同居上焦,心主血而肺主气,心主行血而肺主呼吸。故心与肺之间主要表现为气血关系;肝气以升发为宜,肺气以肃降为顺,肺与肝的生理联系,主要表现在气机升降的调节方面。

  • [单选题]《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女子五七发始堕的原因是
  • 正确答案 :E
  • 阳明脉衰

  • 解析: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

  •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属于小承气汤证的主症
  • 正确答案 :C
  • 恶寒

  • 解析:小承气汤证 【原文】阳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鞕,鞕则谵语,小承气汤主之。若一服谵语止者,更莫复服。 阳明病,谵语发潮热,脉滑而疾者,小承气汤主之。 太阳病,若吐、若下、若发汗后,微烦,小便数,大便因鞕者,与小承气汤,和之愈。

  • [单选题]下列药物中有大毒的是
  • 正确答案 :B
  • 马钱子

  • 解析:马钱子 性能:苦,寒。有大毒。归肝、脾经。

  • [单选题]石菖蒲、远志的共同作用是
  • 正确答案 :A
  • 开窍宁神

  • 解析:石菖蒲   功效:开窍醒神,化湿和胃,宁神益志。 远志   【性能】苦、辛,温。归心、肾、肺经。   【功效】安神益智,祛痰开窍,消散痈肿。

  • [单选题]对于里证的表现,下列哪项认识最准确
  • 正确答案 :E
  • 无代表症状

  • 解析:里证---证候特征是无新起恶寒发热并见,以脏腑症状为主要表现。

  • [单选题]我国现存最早的舌诊专著是
  • 正确答案 :D
  • 《敖氏伤寒金镜录》


  • [单选题]有关隔离的描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D
  • 根据传染病的平均传染期来确定隔离期限


  • [单选题]处于相同应激源作用下而产生不同的应激反应,其主要原因是个体的
  • 正确答案 :B
  • 认知评价不同


  • [单选题]着痹的治则是
  • 正确答案 :B
  • 除湿通络,祛风散寒

  • 解析:行痹  治法:祛风通络,散寒除湿。 着痹  治法:除湿通络,祛风散寒。 痛痹  治法:温经散寒,祛风除湿。 痰瘀痹阻证  治法:化痰行瘀,蠲痹通络  风湿热痹  治法:清热通络,祛风除湿。  

  • [单选题]既能涩肠止泻,又能利咽开音的药物是
  • 正确答案 :C
  • 诃子


  • [单选题]患者自汗的原因多为
  • 正确答案 :D
  • 气虚


  • [单选题]对黄疸有传染性的病人,从发病之日起至少隔离
  • 正确答案 :C
  • 30~45天

  • 解析:预防调护   1.注意饮食节制,避免不洁食物,勿过嗜辛热甘肥食物,应戒酒。进食富于营养而易消化的饮食,以补脾益肝;禁食辛辣、油腻、酒热之品,防止助湿生热,碍脾运化。   2.对有传染性的病人,从发病之日起至少隔离30~45天,并注意餐具消毒,防止传染他人。注射用具及手术器械宜严格消毒,避免血液制品的污染,防止血液途径传染。   3.注意起居有常,不妄作劳,顺应四时变化,以免正气损伤,体质虚弱,邪气乘袭。有传染性的黄疸病流行期间,可进行预防服药,可用茵陈蒿30g,生甘草6g,或决明子15g,贯众15g,生甘草10g,或茵陈蒿30g,凤尾草15g,水煎,连服3~7日。   4.在发病初期,应卧床休息,急黄患者须绝对卧床,恢复期和转为慢性久病患者,可适当参加体育活动,如散步、太极拳、静养功之类。保持心情愉快舒畅,使肝气条达,有助于病情康复。   5.密切观察脉证变化,若出现黄疸加深,或出现斑疹吐衄,神昏痉厥,应考虑热毒耗阴动血,邪犯心肝,属病情恶化之兆;如出现脉象微弱欲绝,或散乱无根,神志恍惚,烦躁不安,为正气欲脱之征象,均须及时救治。

  • [单选题]患者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痰稀薄色白,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舌苔薄白,脉浮。其证候是
  • 正确答案 :D
  • 风寒袭肺


  •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考试布丁
    推荐科目: 内科学(中级)[代码:303] 肾内科学(中级)[代码:307] 神经内科学(中级)[代码:308] 传染病学(中级)[代码:312] 胸心外科学(中级)[代码:319] 肿瘤外科学(中级)[代码:342] 麻醉学(中级)[代码:347] 康复医学(中级)[代码:348] 计划生育(中级)[代码:360] 中医眼科学(中级)[代码:335]
    @2019-2025 布丁学网 www.51ksbd.net 蜀ICP备20012290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