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100
题目:某钢烟囱设计时,在邻近构筑物平台上设置支撑与钢烟囱相连,其计算简图如图25-28(Z)所示。支撑结构钢材采用Q235-B钢,手工焊接,焊条为E43型。撑杆AB采用填板连接而成的双角钢构件,十字形截面(+100×7),按实腹式构件进行计算,截面形式如图25-28(Z)所示,其截面特性:A=27.6×10[SB2.gif]mm[SB2.gif],i[XBzy.gif]=38.9mm。已知撑杆AB在风荷载作用下的轴心压力设计值N=185kN。
[JZ634_178_1.gif]
查看原题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某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的底层框架一抗震墙多层砌体房屋的底层框架柱KZ、砖抗震墙ZQ、钢筋混凝土抗震墙GQ的布置,如图31-35(Z)所示,底层层高为3.6m。各框架柱KZ的横向侧向刚度均为K[JZ634_110_1.gif]=4.0×104kN/m;砖抗震墙ZQ(不包括端柱)的侧向刚度为K[JZ634_110_2.gif]=40.0×104kN/m。地震剪力增大系数η=1.4。
[JZ634_111_1.gif]
假定,作用于底层顶标高处的横向地震剪力标准值V[XBzk.gif]=800kN。试问,作用于每道横向砖抗震墙ZQ上的地震剪力设计值(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360
解析:1.根据《抗规》第5.4.1条及7.2.4条,作用于底层顶标高处的地震剪力设计值V:
V=γ[XBEzh.gif]×η×V[XBzk.gif]=1.3×1.4×800=1456kN
根据《抗规》第7.2.4条,底层横向地震剪力设计值应全部由该方向的抗震墙承担,并按各抗震墙侧向刚度比例分配,所以,
[JZ634_111_2.gif]
【命题思路】
本题主要考查底层框架-抗震墙多层砌体房屋的底层抗震墙地震剪力设计值的计算。
【解题分析】
1.已知作用于底层总的地震剪力标准值,计算地震剪力设计值时应乘以地震作用分项系数1.3和地震剪力增大系数1.4。
2.底层总的地震剪力全部由该方向抗震墙承担,每道墙承担的地震剪力按墙体的侧向刚度比例分配。
2.根据《抗规》第7.2.5条,底层框架柱承担的地震剪力设计值,可按各抗侧力构件有效侧向刚度比例分配确定,则每个框架柱分担的地震剪力设计值V[XBKZ.gif]:
[JZ634_111_3.gif]
【命题思路】
本题主要考查底层框架-抗震墙多层砌体房屋中,采用砖抗震墙时,底层框架柱地震剪力设计值的计算。
【解题分析】
1.已知作用于底层总的地震剪力设计值,计算框架柱地震剪力设计值时可按各抗侧力构件有效侧向刚度比例分配确定。
2.有效侧向刚度的取值,框架不折减,砖抗震墙乘以折减系数0.2。
3.根据《抗规》第7.2.9条,由砖抗震墙引起的底层框架柱的附加轴力设计值N[XBzf.gif]为:
N[XBzf.gif]=V[XBzw.gif]H[XBzf.gif]/l=400×3.6/5.4=267kN
【命题思路】
本题主要考查底层框架-抗震墙多层砌体房屋中,嵌砌于框架之间的砖抗震墙引起的框架柱附加轴力设计值的计算。
【解题分析】
已知砖抗震墙承担的地震剪力设计值,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公式(7.2.9-1)计算即可。
4.根据《抗规》第7.2.9条,由砖抗震墙和两端框架柱组成的组合截面的抗震受剪承载力设计值为:
[JZ634_112_1.gif]
γ[XBREzc.gif]-底层框架柱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为0.8;
γ[XBREzw.gif]-砖抗震墙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为0.9;
[JZ634_112_2.gif]-框架柱上下端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设计值;
A[XBzw0.gif]-砖抗震墙水平截面计算面积,无洞口时取实际面积的1.25倍;
H0-底层框架柱的净高。
所以,
[JZ634_112_3.gif]
[JZ634_113_1.gif]
【命题思路】
本题主要考查底层框架-抗震墙多层砌体房屋中,对嵌砌于框架之间的砖抗震墙和两端框架柱组成的组合截面进行抗震受剪承载力验算。
【解题分析】
1.砖抗震墙和两端框架柱组成的组合截面的抗震受剪承载力由框架柱的抗剪承载力和砖抗震墙的抗剪承载力两部分组成,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公式(7.2.9-3)计算。
2.框架柱位于抗震墙的两端,所以框架柱的计算高度取净高。
3.砖抗震墙无洞口,水平截面计算面积取实际面积的1.25倍。
5.根据《抗规》第7.2.5条,底层框架柱承担的地震剪力设计值,可按各抗侧力构件有效侧向刚度比例分配确定,则每个框架柱分担的地震剪力设计值V[XBKZ.gif]:
[JZ634_113_2.gif]
【命题思路】
本题主要考查底层框架一抗震墙多层砌体房屋中,采用钢筋混凝土抗震墙时,底层框架柱地震剪力设计值的计算。
【解题分析】
1.已知作用于底层总的地震剪力设计值,计算框架柱地震剪力设计值时可按各抗侧力构件有效侧向刚度比例分配确定。
2.有效侧向刚度的取值,框架不折减,钢筋混凝土抗震墙乘以折减系数0.3。
[单选题]方案初期,某四层砌体结构房屋顶层局部平面布置图如图36-40(Z)所示,层高均为3.6m。墙体采用MU10级烧结多孔砖、M5级混合砂浆砌筑。墙厚240mm。屋面板为预制预应力空心板上浇钢筋混凝土叠合层,屋面板总厚度300mm,简支在①轴和②轴墙体上,支承长度120mm。屋面永久荷载标准值12kN/m2,活荷载标准值0.5kN/m2。砌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B级;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g。
[JZ634_114_1.gif]
试问,顶层①轴每延米墙体的局部受压承载力设计值(kN/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提示:多孔砖砌体孔洞未灌实,η=1.0。
180
解析:1.根据《砌规》第5.2.4条,砌体截面局部受压的承载力计算公式为:ηγfA[XBzl.gif]
根据《砌规》第5.2.2条第2款第6)项,取γ=1.0。
查《砌规》表3.2.1-1,MU10烧结多孔砖、M5混合砂浆的抗压强度设计值f=1.50MPa。[JZ634_114_2.gif],取120mm。
所以,每延米墙体的局部受压承载力设计值
ηγfA[XBzl.gif]=1.0×1.0×1.5×1000×120=180kN/m
【命题思路】
本题主要考查多孔砖砌体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
【解题分析】
1.要解答本题,首先应理解承载力的概念,仍有不少考生对效应和抗力的概念含糊不清。
2.砌体截面受局部均匀压力的承载力计算公式见《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3-2011公式(5.2.1)。
3.多孔砖砌体孔洞未灌实,砌体局部抗压强度提高系数取为1.0。
2.根据《砌规》第4.2.1条,本房屋的静力计算方案为刚性方案。
根据《砌规》第5.1.1条,砌体的受压承载力计算公式为:[JZ634_22_2.gif]fA
查《砌规》表3.2.1-1条,MU10烧结多孔砖、M5混合砂浆的抗压强度设计值f=1.50MPa
根据《砌规》第5.1.2条,墙体的高厚比为:γ[XBβ.gif]H0/h=1.0×3600/240=15
根据《砌规》第4.2.5条第2款,墙体可视作两端铰支的竖向构件,其底部的偏心距应视为0。
根据高厚比和e/h,查《砌规》附录D得:[JZ634_115_1.gif]=0.745。
所以,①轴每延米墙体下端受压载力设计值为:
[JZ634_115_1.gif]fA=0.745×1.5×1000×240=268kN
【命题思路】
本题主要考查多孔砖砌体受压承载力计算。
【解题分析】
1.砌体受压承载力计算公式见《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3-2011公式(5.1.1)。
2.横墙间距为12m<32m,房屋的静力计算方案为刚性方案,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墙在每层高度范围内,可近似地视作两端铰支的竖向构件,墙下端的偏心距为0。
3.墙体的计算高度为层高;烧结多孔砖的高厚比修正系数为1.0。
4.根据高厚比和偏心距,查《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3-2011附录D得[JZ634_115_1.gif]值,代入公式(5.1.1)可得墙体下端受压承载力设计值。
3.1.①轴墙体上端仅承受屋面板传来的竖向荷载,根据《砌规》第4.2.5条,板端支承压力作用点到墙内边的距离为:0.4a0=0.4×120=48mm,距墙中心线的距离为:120-48=72mm。根据《砌规》第8.1.1条,偏心距e/h=0.3>0.17,不宜采用网状配筋砌体。A不可行。
2.根据《砌规》第8.2.4条,砖砌体和钢筋砂浆面层的组合砌体可大幅度提高偏心受压构件的承载力。所以B可行。
3.增加屋面板的支承长度可减小偏心距,提高承载力影响系数[JZ634_115_1.gif]值。所以C可行。
4.提高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可提高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所以D可行。
【命题思路】
本题为概念题,本题主要考查对于偏心距较大的受压墙体,若提高其受压承载力可采取的方法。
【解题分析】
1.双面配置钢筋网的配筋砖砌体墙,可提高受压承载力,但偏心距不宜过大。
2.砖砌体和钢筋砂浆面层的组合砌体可大幅度提高偏心受压构件的承载力。
3.加大屋面板的支承长度可减小偏心距,提高承载力影响系数[JZ634_115_1.gif]值。
4.提高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可提高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4.根据《砌规》第10.2.6条第1款,砖砌体和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组成的组合墙,应在纵横墙交接处、墙端部设置构造柱,其间距不宜大于3m。①轴墙长15m,端部设置2根构造柱,中间至少设置4根构造柱,总的构造柱数量至少为6根,才能满足《砌规》第10.2.6第1款的构造要求。
【命题思路】
本题为概念题,主要考查砖砌体与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组合墙的概念。
【解题分析】
1.组合墙应在纵横墙交接处、墙端部设置构造柱,其间距不宜大于3m。
2.①轴墙长15m,端部设置2根构造柱,中间至少设置4根构造柱,总的构造柱数量至少为6根,才能满足《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第10.2.6第1款的构造要求。
5.根据《抗规》表7.3.1,楼梯间四角,楼梯段上下端对应的墙体处,应设置构造柱,共8根。根据《抗规》第7.3.8条第4款,突出屋面的楼梯间,构造柱应伸到顶部。所以,突出屋面的楼梯间也应设置8根构造柱。
【命题思路】
本题为概念题,主要考查多层砌体房屋构造柱设置的抗震构造措施。
【解题分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表7.3.1,楼梯间四角、楼梯段上下端对应的墙体处,应设置构造柱,共8根。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7.3.8条第4款,突出屋面的楼梯间,构造柱应伸到顶部。所以,突出屋面的楼梯间也应设置8根构造柱。
[单选题]某12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一剪力墙结构,房屋高度45m,抗震设防烈度8度(0.20g),丙类建筑,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建筑物平、立面示意如图34-36(Z)所示,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f[XBzc.gif]=14.3N/mm2,f[XBzt.gif]=1.43N/mm2);框架柱和剪力墙为C40(f[XBzc.gif]=19.1N/mm2,f1=1.71N/mm2)。
[JZ634_65_3.gif]
假定,该结构第10层带边框剪力墙墙厚250mm,该楼面处墙内设置宽度同墙厚的暗梁,剪力墙(包括暗梁)主筋采用HRB400(f[XBzy.gif]=360N/mm2)。试问,暗梁截面顶面纵向钢筋采用下列何项配置时,才最接近且又满足《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中的最低构造要求?
提示:暗梁的抗震等级同剪力墙。
2[JZ634_67_1.gif]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