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视主观上有无过失作出无罪或者有罪的处理
题目:对于假想防卫,应当( )。
解析:解析:对于假想防卫,应视行为在主观上有无过失而予以不同的处理。
查看原题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1997年10月我国政府签署的国际人权公约是( )。
《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
解析:解析:我国政府于1997年10月签署了《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1998年10月签署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单选题]下列行为中,属于侵犯财产的犯罪是( )。
盗接他人通信线路
[单选题]疏忽大意过失致人死亡与意外事件致人死亡相区别的关键是( )。
对他人死亡的结果能否预见不同
解析:解析:疏忽大意过失致人死亡对他人死亡的结果能够预见,而意外事件致人死亡则对他人死亡的结果不能预见。
[单选题]我国以宪法修正案的方式对现行宪法进行修改的活动始于( )。
1988年
解析:解析:我国于1988年4月12日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第一次以宪法修正案的形式对1982年宪法进行了修改。
[单选题]中国早期法制的特点是( )。
不成文,不公开
解析:解析:中国早期法制的突出特点是以习惯法为基本形态,法律是不成文不公开的。
[单选题]《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参议院是( )。
立法机构
[单选题]广义刑法是指( )。
刑法典、单行刑事法律和附属刑法
解析:解析:我国广义刑法包括刑法典、单行刑法、附属刑法。A是狭义刑法;B中的刑事诉讼法是刑事法律,但不属于广义刑法。
[单选题]关于诉讼时效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
当事人向仲裁机关提起仲裁请求的,诉讼时效重新计算
解析:解析:考查要点是诉讼时效的性质、中止和中断。权利人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断,而不是诉讼时效中止。因此,A项表述错误。诉讼时效届满的法律后果是消灭权利人的胜诉权,但并不消灭起诉权,也不消灭民事实体权利和民事法律关系。而除斥期间则是民事实体权利的存续期间,除斥期间经过,则民事实体权利消灭。B项表述混淆了诉讼时效和除斥期间的差别,因此,B项表述错误。起诉后,当事人的诉讼请求被法院依法驳回的,诉讼时效既不中止,也不中断。因此,C项表述错误。当事人向仲裁机关提起仲裁请求的,诉讼时效中断,而诉讼时效中断的法律后果是诉讼时效重新计算,因此,D项是正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