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BD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依法执行代表职务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依法履行职责的红十字会工作人员
题目:下列人员中能够成为妨害公务罪对象的是( )。
解析:解析:根据《刑法》第277条的规定,妨害公务罪,是指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阻碍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阻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行为,或者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妨害公务罪侵犯的对象包括:正在依法执行职务、履行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人大代表、红十字会人员,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的工作人员。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不能成为妨害公务罪的对象。
查看原题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我国《刑法》第59条规定:没收财产是没收犯罪分子个人所有财产的一部或者全部。这一规定属于法的构成要素中的( )。
法律概念
解析:解析:本条是关于法律概念的规定。
[单选题]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内,何种情况下不应撤销缓刑?( )
违反国务院公安部门有关缓刑监督管理的规定,情节一般
解析:解析:根据《刑法》第77条的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内,如果出现了以下三种情形之一,就应当撤销缓刑:(1)犯新罪;(2)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漏罪;(3)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公安部门有关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情节严重。从本题来看,只有选项C不属于应当撤销缓刑的情形。
[多选题]企业法人是营利性法人,其以营利为目的的含义是指( )。
具有依法营业的特点
具有连续营业的特点
具有将所获利润分配给出资者的特点
解析:ABC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事实行为的有( )。
宣告死亡
解析:解析:考查要点是事实行为的认定。事实行为是指行为人主观上不一定具有发生、变更或消灭正常民事法律关系的意思,但客观上能够引起这种后果的行为,如债的标的的给付行为、无因管理、先占、拾得遗失物、发现埋藏物、侵权行为、不当得利,等等。给付债的标的并非表意,且是一种履行行为,可见,A项属于事实行为,因此,排除A项。无因管理是指没有法定或约定的义务为他人管理事务的行为。管理人或许没有为他人谋利益的意思(如抢救落水儿童),但是却产生某种法律后果(无因管理之债),因此,无因管理属于事实行为,因此,排除B项。侵权行为是指行为人由于过错侵害他人财产、人身,依法应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行为人实施侵权行为,有时未必是侵权人想要追求侵权结果(如高度危险作业造成他人损害,致害人未必想要他人受到伤害,但却产生了伤害结果),可见,侵权行为属于事实行为。因此,排除C项。法院依照法定程序宣告某公民死亡,属于有意识的行为,并且属于当事人希望追求的结果,因此,宣告死亡不属于事实行为。因此,D项是正确选项。注意:民事法律事实属于常考的知识点,希望考生能够区分民事法律事实和客观事实、自然事实和事实行为之间的差别。此外,考生还应当注意区分事实行为和民事法律行为。由于事实行为不以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为构成要素,因此,事实行为又称为“非表意行为”,这区别于民事法律行为。例如,先占因不以意思表示为构成要素,所以属于事实行为,而不是民事法律行为。
[单选题]针对特定人、特定事或特定地区、特定时间内适用的法指( )。
特别法
[多选题]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司法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下列犯罪,需从重处罚的包括( )。
非法搜查罪
非法侵入住宅罪
诬告陷害罪
解析:解析:根据我国《刑法》第245、243条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实施非法搜查罪、非法入侵住宅罪、诬告陷害罪的,应从重处罚;根据我国《刑法》第251条规定,只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实施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情节严重的,才成立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