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判断题罪责自负、主观与客观相统一、惩办与宽大相结合,是我国刑法明文规定的三项基本原则。 ( )
正确答案 :B
错误
解析:解析:我国刑法明文规定的基本原则是罪刑法定、刑法面前人人平等、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单选题]甲购得一条电热褥,在使用时因该电热褥漏电而受伤害。如果甲向人民法院起诉,法律保护其请求权的时效期限为( )。
正确答案 :B
2年
[单选题]甲工厂欠乙公司100万元,后甲工厂被乙公司兼并。甲工厂欠乙公司的债将因______而归于消灭。
正确答案 :B
债的混同
解析:解析:免除、混同、抵消以及解除均为债的消灭原因之一。其中免除指债权人抛弃债权从而消灭债的关系的单独行为;混同指债权债务同归于一人的事实;抵消指二人互负债务,各以其债权充当债务履行,而使其债务与对方的债务在对等额内相互消灭;解除指债权债务关系成立后,因一方的意思表示或双方的协议,使债权债务关系归于消灭。
[多选题]法人民事行为能力的特点有( )。
正确答案 :ABD
法人民事行为能力和权利能力具有发生和消灭上的一致性
不同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范围不一致
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由它的机关或工作人员来实现
解析:解析:本题考核法人民事行为能力的特点。由于法人是一定的组织体,其民事行为能力必须借助其机关或成员的行为方可实现。
[单选题]建设工程承包人就其价款对建设工程享有( )。
正确答案 :B
优先受偿权
解析:解析:建设工程承包人就其价款对建设工程享有优先受偿权。
[单选题]下列属于法律事件的法律事实有( )。
正确答案 :A
人的死亡
解析:解析:法律事件与法律行为均属于法律事实,其主要区别在于是否以权利主体的意志为转移,法律事件是不以权利主体意志为转移的法律事实。
[单选题]根据犯罪主客观要件、犯罪形态的理论分析,下列关于犯罪中止的表述哪个是正确的?( )
正确答案 :C
甲基于杀害的意图对乙实施暴力,乙跪地求饶,并且拿出两万元钱,恳求甲放过他,甲见钱眼开,遂放弃了继续加害行为。甲成立故意杀人罪的犯罪中止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犯罪中止的认定。选项A中,甲在犯罪预备阶段放弃了犯罪计划,成立犯罪中止。选项B中,甲,乙成立故意杀人罪共犯(既遂),因为甲虽然放弃了杀人计划,但是甲没有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依照共同犯罪理论的“部分行为,全部责任”的原则,甲也成立故意杀人罪的既遂。选项C,就故意杀人行为,甲成立犯罪中止。选项D,甲也成立犯罪中止,不管甲是出于畏惧法律惩罚还是怜悯被害人,只要主动放弃犯罪,就应当认定为犯罪中止。A、B、D表述错误,C为正确选项。
[多选题]在下列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 )
正确答案 :ABD
政体与国体之间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有什么样的国体,就有什么样与之相适应的政体
只有借助于政体,国体才能外化出来
解析:解析:考查要点是政体与国体的关系。政体与国体之间是一种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政体从属于国体。有什么样的国体,就有什么样与之相适应的政体。但政体对国体具有反作用,只有借助于政体,国体才能外化出来,统治阶级才能将自己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因此,A项、B项、D项是正确的;C项是错误的。
[单选题]不属于秦朝法律形式的是( )。
正确答案 :A
决事比
解析:解析:考查要点是秦朝的法律形式。秦朝的法律形式有律、令、法律答问、封诊式和廷行事五种形式。其中,封诊式是指有关国家机关工作的程序、原则以及有关公文程式的法律文件。法律答问是指国家对法律条文、术语、律义作出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解释,类似于后世的“律疏”。廷行事是司法机关判案的成例,可以作为同类案件判决的依据。决事比是汉朝的法律形式,它是指律无正条规定时,比照最接近的律令条文,或者同类典型判例处断。廷行事不同于决事比,廷行事类似于判例,而决事比则是“比附断罪”。可见,A项是正确答案,排除B项、C项和D项。
[多选题]我国法律监督中的社会监督包括( )。
正确答案 :ABC
人民群众的直接监督
社会舆论的监督
社会组织的监督
解析:解析:社会监督是指以国家机关以外的社会组织或公民为主体进行的监督,包括A、B、C项。国家立法机关的监督则属于国家监督的范畴,因此D是错误的。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