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

210E

题目:砌体结构房屋,二层某外墙立面如图6所示,墙内构造柱的设置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要求,墙厚370mm,窗洞宽1.0m,高1.5m,窗台高于楼面0.9m,砌体的弹性模量为E(MPa)。试问,该外墙层间等效侧向刚度(N/mm),应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JZ634_120_1.gif] 提示:墙体剪应变分布不均匀影响系数ξ=1.2。

解析:根据《抗规》第7.2.3条,窗洞高1.5m=H/2。 洞口面积A[XBzh.gif]=1×0.37=0.37m[SB2.gif],墙毛面积A=6×0.37=2.22m[SB2.gif], 开洞率[JZ634_120_2.gif],为小开口墙段,影响系数=0.953。 洞口中心线偏离墙段中线的距离为1.60m,大于墙段长度6.0m的1/4=1.5m,0.9×0.953=0.858。 层高与墙长之比h/L=3/6=0.5<1,只计算剪切变形。 外墙层间等效侧向刚度: [JZ634_120_3.gif] 【命题思路】 本题主要考查设置构造柱的小开口墙段的侧向刚度计算。 【解题分析】 1.计算开洞率,即洞口水平截面积与墙段水平毛截面面积之比。 2.根据开洞率,查《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表7.2.3得到墙段洞口影响系数。 3.洞口中心线偏离墙段中线大于墙段长度的1/4,将影响系数折减0.9。 4.层高与墙长之比小于1,只计算剪切变形对墙肢侧向刚度的影响,考生应掌握墙肢剪切刚度的计算公式。 5.只考虑剪切变形影响的墙肢侧向刚度乘以洞口影响系数即可。

查看原题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采用红松(TC13B)制作的木桁架中某轴心受拉构件,其截面尺寸为180mm×180mm(方木),桁架处于室内正常环境,安全等级为二级,使用年限为25年。受拉构件由恒荷载产生的内力约占全部荷载所产生内力的85%。构件中部有两个沿构件长度方向排列的直径d=20mm的螺栓孔,螺栓孔间距200mm。试问,该轴心受拉构件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设计值(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2009年真题]
  • 213

  • 解析:根据《木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5—2003)(2005年版)第4.2.1条,查表4.2.1-3,ft=8.0N/mm2;根据第4.2.3条第2款,构件矩形截面短边尺寸大于150mm时,其强度设计值可提高10%;根据表4.2.1-4,受拉构件由恒荷载产生的内力约占全部荷载所产生内力的85%,应单独按恒荷载验算,强度设计值调整系数为0.8;根据表4.2.1-5,需考虑使用年限为25年时,强度设计值调整系数为1.05;根据第5.1.1条,需考虑分布在150mm长度上的缺孔投影面积,因此轴向拉力:N=f[XBzt.gif]A[XBzn.gif]=1.1×0.8×1.05×8.0×(180×180-20×180)×10-3=212.9kN。

  • [单选题]下列有关基坑工程的一些主张,其中何项是不正确的? (  )[2009年真题]
  • 作用于支护结构的土压力和水压力,宜按水土分算的原则计算

  • 解析:B项,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9.3.3条,对砂性土,水土分算;对粘性土,水土合算,故错误。

  • [单选题]关于建造在软弱地基上的建筑应采取的建筑或结构措施,下列说法何项是不正确的?
  • 长高比过大的四层砌体承重结构房屋可在适当部位设置沉降缝,缝宽50~80mm

  • 解析: A符合《地规》第7.4.3条第1款; B符合《地规》第7.5.6条第2款; C不符合《地规》第7.3.2条,正确的说法应为“……,缝宽可为80~120mm”; D符合《地规》第7.4.2条。 【命题思路】 大纲要求考生掌握软弱地基的加固处理技术和设计方法。本题主要考查建造在软弱地基上的建筑应采取的建筑或结构措施。 【解题分析】 1.软弱土地区建筑物裂缝或损坏,主要是由于地基的不均匀沉降超过上部结构所承受的不均匀变形能力。因此,设计时应根据地基的不均匀沉降的分布规律,从建筑布置及结构处理两方面采取必要的措施。 2.本题为概念题,只需考生找到规范相关条款并仔细阅读即可甄别正确选项。

  • [单选题]某双柱下条形基础梁,由柱传至基础梁顶面的竖向力设计值分别为F1和F2。基础梁尺寸及工程地质剖面如下图所示。假定基础梁为无限刚度,地基反力按直线分布。 [LXL20160214_1_167.gif]
  • 假定设计值F1=1206kN,F2=804kN,c=1800mm,b=10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钢筋中心至混凝土下边缘的距离a=40mm。当基础梁翼板宽度b[XBzf.gif]=1250mm时,其翼板最小厚度h[XBzf.gif]应为(  )mm。

  • 200


  • [单选题]某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办公楼,柱距均为8.4m。由于两侧结构层高相差较大且有错层,设计时拟设置防震缝,并在缝两侧设置抗撞墙,如图1-6(Z)所示。已知:该房屋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建筑安全等级为二级。A栋房屋高度为21m,B栋房屋高度为27m。 [JZ634_239_1.gif]
  • 试问,该防震缝的宽度δ(mm)至少应取下列何项数值?

  • 140

  • 解析:1.根据《抗规》第6.1.4条第1款,按21m高的A栋框架结构确定防震缝的宽度, δ=100+20×(21-15)/3=140mm 【命题思路】 1.当建筑物的体型复杂、平立面特别不规则时,通过各方面的比较分析,常常需要在适当的部位设置防震缝,以形成多个较规则的抗侧力结构单元。如何确定最小防震缝宽度是每个结构工程师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 2.最小防震缝宽度应根据抗震设防烈度、结构材料种类、结构类型、结构单元的房屋高度等确定。防震缝两侧结构类型相同时,应按较低房屋高度确定缝宽;防震缝两侧结构类型不同时,宜按需要较宽防震缝的结构类型和较低房屋高度确定缝宽。不同结构类型需要的防震缝宽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序为:框架结构、框架-抗震墙结构(框架-核心筒结构等)、抗震墙结构。 【解题分析】 1.解答本题应紧紧抓住确定防震缝宽的三个要素:抗震设防烈度(题中为8度)、结构类型(题中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较低结构单元的房屋高度(题中为A栋房屋高度21m),并应注意2010版《抗规》已将防震缝计算基数(框架结构房屋高度不超过15m时的防震缝宽度)由70mm加大为100mm。 2.错误解题情况 1)选A 错误地依据GB 50011-2001规范,防震缝计算基数取70mm。 2)选C (1)错误地依据GB 50011-2001规范,防震缝计算基数取70mm; (2)把计算防震缝宽度的结构高度错误地取为较高结构单元的高度。 3)选D 把计算防震缝宽度的结构高度错误地取为较高结构单元的高度。 2.根据《抗规》第6.1.4条第2款,D正确。 【命题思路】 本题考查考生是否了解何种情况下需要设置抗撞墙以及抗撞墙的设置需要满足哪些规定。 【解题分析】 1.8、9度框架结构房屋防震缝两侧结构层高相差较大时,可根据需要在缝两侧设置抗撞墙。抗撞墙的设置应满足下列规定: 1)设置原则:宜避免加大结构的扭转效应,框架构件的内力应按设置抗撞墙与不设置抗撞墙两种计算模型的不利情况取值。 2)设置范围:在防震缝两侧沿房屋全高设置。 3)道数:不少于两道。 4)方向:垂直于防震缝。 5)长度:可不大于1/2层高(注意修订内容:2001版《抗规》为可不大于一个柱距)。 6)抗震等级:同框架结构。 2.错误解题情况 1)选A 违反了设置道数的规定。 2)选B 违反了设置长度的规定。 3)选C 违反了抗震等级的规定。 3.根据《抗规》表6.1.2,A栋房屋高度21m,设防烈度8度,框架抗震等级为二级。 根据《抗规》表6.3.6及其注2,该框架柱的轴压比限值:μ[XBN.gif]=0.75-0.05=0.70 [JZ634_241_1.gif] 经比较:取b×h=650×650=422500mm2>410621mm2 【命题思路】 根据轴力估算柱截面是每个结构工程师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一般情况下,地震区框架柱的截面可根据轴压比来估算。限制框架柱的轴压比主要是为了保证柱的塑性变形能力。本题就是想考查考生是否具有根据轴压比限值估算框架柱截面的能力。 【解题分析】 1.求解本题的关键在于确定轴压比限值。柱轴压比限值主要是由结构类型、抗震等级、柱剪跨比以及是否采取有利于提高轴压比限值的措施等决定。2010版《抗规》将框架结构的轴压比限值减小了0.05,框架-抗震墙、板柱-抗震墙及简体中三级框架的柱的轴压比限值也减小了0.05,并增加了四级框架的柱的轴压比限值。 2.错误解题情况 1)抗震等级确定有误。 确定轴压比限值时,首先应根据房屋的抗震设防类别、抗震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等判定框架的抗震等级。本题房屋的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结构类型为框架结构,房屋高度21m,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表6.1.2,框架抗震等级为二级。 2)轴压比限值按GB 50011-2001,错误地取为0.8,导致估算的柱截面为550×550。 3)未根据剪跨比调整轴压比限值。《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6.3.6条注2规定: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轴压比限值应降低0.05。 4)错误地考虑了箍筋和芯柱对轴压比限值的有利影响。 5)本题给出的条件是:箍筋采用直径10mm的井字复合箍(非螺旋箍)且未配置芯柱,不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6.3.6条注3、注4的要求,因此轴压比限值不能增加。 4.根据《抗规》公式(6.2.9-3),对应的截面组合剪力计算值: [JZ634_242_1.gif] 【命题思路】 剪跨比在确定框架柱的基本抗震构造措施时经常用到。例如,确定柱轴压比限值时,对于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轴压比限值应降低0.05;确定箍筋加密范围和加密区箍筋间距时,对于剪跨比不大于2的框架柱,箍筋应全高加密,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等。结构工程师应该理解和掌握剪跨比的概念和算法,并应清楚[JZ634_242_2.gif]是反弯点位于柱高中部时的简化算法,而非精确算法。 【解题分析】 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6.2.9条对剪跨比的解释是:剪跨比,应按柱端或墙端截面组合的弯矩计算值M[SBzc.gif]、对应的截面组合剪力计算值V[SBzc.gif]及截面有效高度h0确定,并取上、下端计算结果的较大值;反弯点位于柱高中部的框架柱可按柱净高与2倍柱截面有效高度(虽本考题不涉及此问题,但应注意《抗规》与《高规》及《混规》的规定不完全一致)之比计算。本题为了统一算法,特别给出了提示:采用公式λ=[JZ634_242_3.gif]求解。需要注意的是,[JZ634_242_4.gif]是反弯点位于柱高中部时的简化算法。 2.关于V[SBzc.gif]的计算 当柱端弯矩均为顺时针或反时针方向(同向)时,[JZ634_242_5.gif];当柱端弯矩一端为顺时针方向另一端为反时针方向(反向)时,[JZ634_242_6.gif],并且注意,式中的[JZ634_224_1.gif]、[JZ634_224_2.gif]均为柱端截面组合的弯矩计算值,而非弯矩设计值。 3.关于M[SBzc.gif]的取值 M[SBzc.gif]为柱端截面组合的弯矩计算值。根据剪跨比的定义,M[SBzc.gif]应为柱上、下端截面组合弯矩计算值的较大值,即M[SBzc.gif]=max([JZ634_224_1.gif],[JZ634_224_2.gif])。 4.错误解题情况 1)M[SBzc.gif]没有取柱上、下端截面组合弯矩计算值的较大值,而是取用了较小值280kN·m。 2)未按提示采用公式[JZ634_242_7.gif]求解,而采用了简化算法[JZ634_242_8.gif]。 3)V[SBzc.gif]的计算错误,基本概念不清,不知道V[SBzc.gif]和M[SBzgif]的相互关系。 5.已知框架的抗震等级为二级,根据《抗规》第6.2.2及第6.2.3条, [JZ634_243_2.gif] 根据《抗规》第6.2.5条,η[XBzvzc.gif]=1.3 [JZ634_243_3.gif] 【命题思路】 “强柱弱梁”及“强剪弱弯”是抗震设计中两个重要的概念,但由于电算的普及,有的结构工程师对如何实现这两条要求还不太清楚。本题通过一个简单的题目,让考生熟悉掌握“强柱弱梁”及“强剪弱弯”的具体实施过程。 【解题分析】 1.“强柱弱梁”是针对框架柱的弯矩调整,“强剪弱弯”是针对框架梁、柱的剪力调整。《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提高了框架结构的柱端弯矩增大系数,同时,框架结构柱的剪力增大系数随柱端弯矩增大系数的提高而提高。求解本题的关键就是确定框架柱端的弯矩增大系数和柱端剪力增大系数。解题过程是:先考虑“强柱弱梁”把柱上端弯矩放大,同时放大底层柱下端弯矩,而后考虑“强剪弱弯”用增大后的柱端弯矩和柱剪力增大系数求解柱端截面组合的剪力设计值。 2.本题中已明确KZ1为中柱。若为角柱,还需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6.2.6条:“一、二、三、四级框架的角柱,经本规范第6.2.2、6.2.3、6.2.5、6.2.10条调整后的组合弯矩设计值、剪力设计值尚应乘以不小于1.10的增大系数”。 3.本题的已知条件中特别指明“柱轴压比为0.5”,因为对于轴压比小于0.15的柱,包括顶层柱在内,因其具有比较大的变形能力,可不满足上述柱端弯矩增大的要求。 4.错误解题情况 1)柱端弯矩增大系数或柱剪力增大系数取值错误。 与2001规范不同,上述两个系数应根据抗震等级和结构类型(是否框架结构)选用。 2)柱端弯矩没有经过“强柱弱梁”的调整; 3)柱上节点的弯矩设计值未进行上、下柱端的分配。 本题中,柱上节点经柱端弯矩增大系数调整后的∑M[XBzc.gif]为节点上、下柱端截面顺时针或反时针方向组合的弯矩设计值之和,节点上、下柱端各自的弯矩设计值还应按节点上、下柱的弹性分析结果分配。提示中已明确给出分配原则。 6.根据《抗规》表6.1.2,B栋高27m,设防烈度8度,框架抗震等级为一级, [JZ634_244_2.gif] 查《抗规》表6.3.9,λ[XBzv.gif]=0.15 根据《抗规》式(6.3.9),[JZ634_244_3.gif] [JZ634_87_1.gif]10@100的体积配箍率:[JZ634_244_4.gif] [JZ634_87_1.gif]12@100的体积配箍率:[JZ634_244_5.gif] 又根据《抗规》第6.1.4条,防震缝两侧框架柱的箍筋应全高加密,故选D。 【命题思路】 箍筋对混凝土的约束程度对框架柱的变形能力有很大影响。箍筋对混凝土的约束程度,主要与箍筋形式、体积配箍率、箍筋抗拉强度以及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等因素有关,而体积配箍率、箍筋强度及混凝土强度三者又可以用配箍特征值表示。本题要求考生掌握体积配箍率的概念以及计算方法。本题的第二个考点是考查考生是否了解8、9度框架结构房屋防震缝两侧结构层高相差较大时,防震缝两侧框架柱的箍筋应沿房屋全高加密。 【解题分析】 1.本题需先求出柱箍筋加密区的最小体积配箍率,而后再根据选项判断是否满足要求,当然最后不能忘了“防震缝两侧框架柱的箍筋应全高加密”这一要求。 2.计算最小体积配箍率时需要用到最小配箍特征值。最小配箍特征值与抗震等级、柱轴压比以及箍筋形式有关。因此,需要根据已知条件确定框架的抗震等级并计算柱的轴压比,箍筋形式已知为复合箍,查表可求得λ[XBzv.gif]。 3.体积配箍率的含义就是在箍筋间距范围内箍筋和拉筋的体积与混凝土核心区体积的比值,应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第7.8.3条的规定计算,式中A[XBzczozr.gif]为箍筋内表面范围内的混凝土核心面积。《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中删除了2001规范关于复合箍应扣除重叠部分箍筋体积的规定,并指出“因重叠部分对混凝土的约束情况比较复杂,如何换算有待进一步研究”,本题为简化计算及保证答案的唯一性,特别给出了提示。 4.错误解题情况 1)抗震等级确定错误,误用了A栋的抗震等级。 2)没有掌握体积配箍率的概念,未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第7.8.3条的规定计算。 3)没有考虑到《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6.1.4条“防震缝两侧框架柱的箍筋应全高加密”这一规定,认为该柱剪跨比λ=2.5>2,箍筋不必全高加密了,因此选了C。

  • [单选题]某三层端部墙窗洞处立面如下图所示,窗洞宽1.20m,外纵墙上搁置长向板。板底距离上皮过梁底0.72m,板上有女儿墙。若外纵墙墙厚370mm(墙面自重标准值为7.78kN/m2),已知传至+10.72m标高处的荷载设计值为31.3kN/m。采用MU10砖,M5混合砂浆。
  • 若过梁采用砖砌过梁,则其弯曲抗拉及抗剪承载力与(  )项数值最为接近。

  • M=7.36kN·m;V=18.85kN

  • 解析:2.根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计算如下:取b=370mm,h=720mm,则A=b×h=0.2664m2;截面抵抗矩为:W=1/6bh2=3.2×107mm3;由式(5.4.2-2)可得,内力臂为:z=2h/3=480mm;根据表3.2.2及第3.2.3条第1款,砌体沿齿缝截面的弯曲抗拉强度为:f[XBtm.gif]=0.23×(0.2664+0.7)=0.2223;抗剪强度为:f[XBzv.gif]=0.11×(0.2664+0.7)≈0.1063MPa;由式(5.4.1)得,M=f[XBtm.gif]W=0.2223×3.2×107=7.11kN·m;V=f[XBzv.gif]b[XBzz.gif]=0.1063×370×480=18.88kN。

  • [单选题]某单层独立地下车库,采用承台下桩基加构造防水底板的做法,柱A截面尺寸500mm×500mm,桩型采用长螺旋钻孔灌注桩,桩径d=400mm,桩身混凝土重度23kN/m3,强度等级为C30,承台厚度1000mm,有效高度h0取950mm,承台和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分别为C30(f[XBzt.gif]=1.43N/mm2)和C45(f[XBzt.gif]=1.80N/mm2)。使用期间的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标高分别为-0.300m和-7.000m,柱A下基础剖面及地质情况见图18-21(Z)。 提示: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作答。 [JZ634_51_1.gif]
  • 假定,在最低水位情况下,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包括基础承台自重在内,柱A承担的竖向荷载为3200kN。试问,当桩端持力层位于⑤层土时,桩端进入⑤层土的最小长度(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3.0

  • 解析:1.根据题意,基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不应小于R[XBzuzk.gif]=2×3200/4=1600kN,④层以上土层提供的极限侧摩阻力标准值为: R1=πd∑l[XBzi.gif]q[XBzszi.gif]=3.14×0.4×(4×26+12×60)=1034.9kN 假设工程桩需进入⑤层土的长度为l5,则应有: 1034.9+70×0.4×3.14l5+2600A[XBzp.gif]≥1600,A[XBzp.gif]=0.1256m2 求解得:l5=2.7m 故与答案B比较接近。 【命题思路】 根据考试大纲要求,考生应掌握各种常见桩基础的设计方法和构造要求。 桩基承载力及其所需桩长的计算是桩基础设计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本题主要考查考生根据承载力要求,如何正确确定所需桩长或进入某土层的长度。 【解题分析】 1.本题的考查方式与以往考题有所差别,但所依据的仍然是《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第5.3.5条及式(5.3.5)。 2.根据题意,已知桩端位于第⑤层土内;基桩承载力极限标准值由桩周摩阻和桩端端阻极限标准值两部分之和构成,扣除④层及其以上土层提供的桩身极限侧摩阻力标准值后,即为桩在第⑤层土内所需获取的承载力。据此,以桩端需进入第⑤层土的深度x为未知数,列一元一次方程即可求解。 2.《桩规》式(5.4.6-1). T[XBzuzk.gif]=∑λ[XBzi.gif]q[XBzszizk.gif]u[XBzi.gif]l[XBzi.gif]=3.14×0.4(0.75×26×4+0.7×60×12+0.75×70×5) =1060.7kN 桩身自重G[XBP.gif]=(23-10)×3.14×0.22×21=34.3kN 故N[XBzk.gif]≤T[XBzuzk.gif]/2+G[XBzp.gif]=564.7kN 【命题思路】 根据考试大纲要求,考生应掌握各种常见桩基础的设计方法和构造要求。桩基抗拔承载力计算是抗拔桩基础设计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本题主要考查考生根据地基土的力学指标,如何正确计算作用于基桩的允许抗拔承载力(也可理解为作用于单桩的基桩拔力最大值N[XBzk.gif])。 【解题分析】 1.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第5.4.5条、第5.4.6条及式(5.4.5-2)和式(5.4.6-1),即可计算作用于单桩的基桩拔力允许最大值N[XBzk.gif]。 2.地勘报告给出的桩周土层的力学指标,一般是针对抗压情况的,在计算抗拔桩的承载力时,需计入抗拔系数。 3.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静载试验确定的基桩的允许抗拔承载力,已经包括了桩身自重的贡献;但在采用地基土的力学指标进行基桩的允许抗拔承载力计算时,应单独计入桩身自重的有利贡献。 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表5.4.6-2中,针对各类土给出的抗拔系数是个范围值,具体取值可参考“一般地,颗粒越细的土,抗拔系数越高”的原则来确定。 3.[JZ634_53_1.gif] 【命题思路】 根据考试大纲要求,考生应掌握各种常见桩基础的设计方法和构造要求。桩基承台的抗剪承载力计算是设计计算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如何正确计算钢筋混凝土等厚承台的抗剪承载力。 【解题分析】 1.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8.5.19条及式(8.5.19-1)~式(8.5.19-4)计算柱下桩基承台的受冲切承载力。 2.应将圆形基桩按“形心不变,毛截面积相等”的原则换算为方桩进行计算,冲跨长度计算至换算后的方桩内缘。 3.正确确定桩基承台在两个方向的冲跨比λ[XB0zx.gif]和λ[XB0zy.gif]是关键,当冲跨比小于0.25时,应取0.25;当冲跨比大于1.0时,应取1.0。 4.当承台高度h大于800mm时,应考虑受冲切承载力截面高度影响系数β[XBzhzp.gif]。 4.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的试桩结果平均值为:(840+960+920+840)/4=890kN 各试桩结果的极差为120kN,不超过平均值的30%。 根据《地规》附录T,对四桩承台,可取4棵试桩特征值的平均值作为基桩抗拔承载力特征值。 故R[XBza.gif]=890/2=445kN。 【命题思路】 根据考试大纲要求,考生应掌握各种常见桩基础的设计方法和构造要求。根据基桩抗拔静载试验结果,合理确定基桩的抗拔承载力特征值是进行抗拔桩设计的前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根据抗拔静载试验结果,如何确定桩数为4根及4根以上的柱下桩台中基桩的抗拔承载力特征值。 【解题分析】 1.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附录T.0.10条第4款,本工程4根试桩的极限承载力的极差为960-840=120kN,小于平均值890kN的30%(890×30%=267kN),对于桩数为4根的柱A下桩台中的抗拔基桩,取平均值为单桩竖向抗拔极限承载力。 2.单桩竖向抗拔极限承载力除以2即为抗拔承载力特征值。 3.对桩数为3根及3根以下的柱下桩台,应取静载试验的最小值作为单桩竖向抗拔极限承载力。

  • [单选题]某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其截面可以简化成工字形,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纵向钢筋采用HRB400,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为28mm,受拉钢筋合力点至梁截面受拉边缘的距离为40mm。该梁不承受地震作用,不直接承受重复荷载,安全等级为二级。 [JZ634_166_1.gif]
  • 若该梁承受的弯矩设计值为310kN·m,并按单筋梁进行配筋计算。试问,按承载力要求该梁纵向受拉钢筋选择下列何项最为安全经济? 提示:不必验算最小配筋率。

  • 4[JZ634_145_2.gif]14+3[JZ634_145_2.gif]25


  • [单选题]某车间吊车梁端部车挡采用焊接工字形截面,钢材采用Q235B钢,车挡截面特性如图25-28(Z)A图所示。作用于车挡上的吊车水平冲击力设计值为H=201.8kN,作用点距车挡底部的高度为1.37m。 [JZ634_261_1.gif]
  • 试问,对车挡进行抗剪强度计算时,车挡腹板的最大剪应力设计值(N/mm2)应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50


  • 考试布丁
    推荐下载科目: 一级建造师(公共科目 市政公用工程) 一级建造师(公共科目 矿业工程) 一级建造师(公共科目 铁路工程) 一级建造师(公共科目 通信与广电工程) 二级建造师(公共科目 市政公用工程) 安全员 劳务员 材料员 机械员 咨询工程师(投资)
    @2019-2025 布丁学网 www.51ksbd.net 蜀ICP备20012290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