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选题]正气的强弱主要有关因素是
  • 正确答案 :C
  • 与精神状态有关


  • [单选题]下列哪项是实证的临床表现
  • 正确答案 :E
  • 二便不通


  • [单选题]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须下之,治宜
  • 正确答案 :B
  • 大承气汤


  • [单选题]大黄附子汤主治寒实腹痛,所见发热症的机理是
  • 正确答案 :D
  • 寒实内结,阳气郁滞,营卫失调


  • [单选题]《金匮要略》将黄疸病以( )分类
  • 正确答案 :A
  • 病因

  • 解析:湿热并重证 茵陈蒿汤证 原文: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为谷疸,茵陈蒿汤主之。 茵陈蒿汤方: 茵陈蒿六两 栀子十四枚 大黄二两 病因病机:本证由湿热内蕴脾胃所致。湿热交蒸,营卫不和则生寒热;湿热内蕴,脾胃升降失常则不欲饮食,若勉强进食,反而增湿助热,湿热上冲,则见头目眩晕、心胸不安。湿热郁蒸日久累及血分则形成黄疸。 证候: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身黄如橘子色、腹微满和小便不利等症状。 辨证:湿热倶盛。 治则:清利湿热退黄。 方药:茵陈蒿汤。 湿重于热证 茵陈五苓散证 原文:黄疸病,茵陈五苓散主之。 茵陈五苓散方: 茵陈蒿末十分 五苓散五分方见痰饮中 上二物和,先食饮方寸匕,日三服。 提要:本条论述湿重于热的黄疸证治。 病因病机:湿热黄疸,湿多热少。 证候:全身发黄,黄色不甚鲜明,食少脘痞,身重便溏,小便不利,苔腻淡黄等症。 辨证:湿重于热。 治则:利湿清热退黄。 方药:茵陈五苓散。方中茵陈清热利湿退黄,五苓散化气利水除湿。   

  • [单选题]湿热郁蒸肌肤可见
  • 正确答案 :A
  • 白痦


  • [单选题]以下除哪项外,均是攻下药的适应证
  • 正确答案 :B
  • 虚寒泻痢

  • 解析:攻下药   性能特点多苦寒沉降,主入胃、大肠经。既有较强的攻下通便作用,又有清热泻火之效。   适应证实热积滞证。部分药物可用于热病、脏腑火热证等。

  • [单选题]飞滑石入煎剂其用法是
  • 正确答案 :B
  • 包煎


  • [单选题]温脾汤的功用是
  • 正确答案 :B
  • 攻下寒积,温补脾阳

  • 解析:温脾汤的组方原理,本方所治之证乃脾阳虚弱,寒气内积所致。治当温补脾阳,攻下冷积。 方中附子温壮阳气,驱散阴寒;大黄既能通下,又能制约温热药伤阴,为君药。寒气内盛,以干姜助附子温阳散寒;阳气虚弱,人参益气化阳,共为臣药。甘草益气,助人参益气化阳,并调和诸药,为佐使药。诸药配伍,以奏温补脾阳,泻下冷积之效。

  • [单选题]共同参与型的医患关系模式最适合于
  • 正确答案 :C
  • 慢性病人

  • 解析:共同参与型:在这种模式的医患关系中,医务人员和患者有近似相等的权利和地位,医生帮助患者进行自疗。几乎所有的心理治疗均属于这种模式。在这个模式中,医生和患者都是主动的,患者的主观能动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 [单选题]位于大陵穴直上2寸的穴位是
  • 正确答案 :B
  • 内关


  • [单选题]耳与下列哪组经络联系密切
  • 正确答案 :E
  • 手太阳、手足少阳、手阳明

  • 解析:手太阳、手足少阳、手阳明等经脉、经别都入耳中,足阳明、足太阳的经脉则分别上耳前,至耳上角。

  • [单选题]特定穴中下合穴多分布于( )
  • 正确答案 :C
  • 下肢膝关节以下


  • [单选题]临床治疗素体阳盛患者,宜慎用温热药物,其理论依据是
  • 正确答案 :B
  • 因人制宜


  • [单选题]下列各证,应选用"寒因寒用"治疗的是
  • 正确答案 :C
  • 真热假寒证


  • [单选题]具有补肝肾、强筋骨、利水通淋、引血下行功效的药物是
  • 正确答案 :E
  • 牛膝


  •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考试布丁
    推荐科目: 心血管内科学(中级)[代码:304] 耳鼻咽喉科学(中级)[代码:336] 精神病学(中级)[代码:340] 肿瘤放射治疗学(中级)[代码:343] 放射医学(中级)[代码:344] 口腔医学(中级)[代码:353] 中医全科学(中级)[代码:302] 中医皮肤与性病学(中级)[代码:339] 推拿按摩学(中级)[代码:349]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中级)[代码:326]
    @2019-2025 布丁学网 www.51ksbd.net 蜀ICP备20012290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