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以下可用阴阳互相转化来解释的是
正确答案 :B
重阴必阳
[单选题]霍乱阳亡阴竭,症见吐已下断,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脉微欲绝者,当用下列何方主之
正确答案 :D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
[单选题]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治宜
正确答案 :C
乌头赤石脂丸
[单选题]黄疸病中,最多见的病机是
正确答案 :D
湿热发黄
解析:湿热并重证
茵陈蒿汤证
原文: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为谷疸,茵陈蒿汤主之。
茵陈蒿汤方:
茵陈蒿六两 栀子十四枚 大黄二两
病因病机:本证由湿热内蕴脾胃所致。湿热交蒸,营卫不和则生寒热;湿热内蕴,脾胃升降失常则不欲饮食,若勉强进食,反而增湿助热,湿热上冲,则见头目眩晕、心胸不安。湿热郁蒸日久累及血分则形成黄疸。
证候: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身黄如橘子色、腹微满和小便不利等症状。
辨证:湿热倶盛。
治则:清利湿热退黄。
方药:茵陈蒿汤。
湿重于热证
茵陈五苓散证
原文:黄疸病,茵陈五苓散主之。
茵陈五苓散方:
茵陈蒿末十分 五苓散五分方见痰饮中
上二物和,先食饮方寸匕,日三服。
提要:本条论述湿重于热的黄疸证治。
病因病机:湿热黄疸,湿多热少。
证候:全身发黄,黄色不甚鲜明,食少脘痞,身重便溏,小便不利,苔腻淡黄等症。
辨证:湿重于热。
治则:利湿清热退黄。
方药:茵陈五苓散。方中茵陈清热利湿退黄,五苓散化气利水除湿。
[单选题]六味地黄丸和大补阴丸两方组成中均不含有的药物是
正确答案 :C
生地黄、怀牛膝
解析:六味地黄丸的组方原理、加减化裁及其与大补阴丸的鉴别应用
本方所治之证乃(肝)肾阴虚,虚热内生所致。治当滋补(肝)肾阴。
方中熟地黄滋阴补肾,养血补肝,填精益髓,为君药。气能化阴,以山药补益脾胃,生化气血,助熟地黄滋补阴血;山茱萸补养肝肾,强健筋骨,固涩精气,共为臣药。滋补之药壅滞气机,以泽泻泻熟地黄浊腻壅滞。茯苓渗湿健脾,既助山药补气健脾益肾,又使山药固脾不恋湿。牡丹皮既能清虚热,又能制约山茱萸使之温不助热,共为佐药。诸药相互为用,使肝肾之阴得补,虚热得除,病证得解。熟地黄、山药、山茱萸为三补,茯苓、泽泻、牡丹皮为三泻,三补药作用大于三泻药,三补药以治虚,三泻药使补药不腻,以利滋补药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
[单选题]下列何药不是暖肝煎的组成药物
正确答案 :E
炮附子
解析:暖肝煎:当归、枸杞子、小茴香、肉桂、乌药、沉香、茯苓。
[单选题]天麻钩藤饮的组成药物中含有
正确答案 :A
川牛膝
解析:天麻钩藤饮:天麻、钩藤(后下)、石决明、栀子、黄芩、川牛膝、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朱茯神。功用:平肝息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主治:肝阳偏亢,肝风上亢证。
[单选题]乌梅丸适用于
正确答案 :C
寒热错杂,虚实夹杂,肠道失固,症见久泻久痢者
解析:乌梅丸的组方原理
本方所治蛔厥,是由肠道虚寒,蛔虫上扰所致。治宜温脏安蛔。重用乌梅为君,是取其味酸能制蛔,先安蛔虫之动扰。蜀椒、细辛为臣,味辛能伏蛔,性温兼可温脏祛寒。黄连、黄柏味苦能下蛔,性寒兼能清上热;干姜、桂枝、附子温脏以祛下寒。人参、当归补养气血以顾其正。
[单选题]麻子仁丸主治脾约证的病机是
正确答案 :B
肠胃燥热
[单选题]太阳病主脉主症为
正确答案 :C
头项强痛而恶寒,脉浮
[单选题]鉴别太阳伤寒证与太阳中风证最有意义的是
正确答案 :D
有无汗出
解析:太阳病证
临床表现:恶风寒、脉浮、头项强痛
太阳中风证
临床表现:发热,恶风,汗出,脉浮缓,或见鼻鸣,干呕
太阳伤寒证
临床表现: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身体疼痛,无汗,脉浮紧,或见气喘。
太阳中风证、太阳伤寒证的鉴别要点
[太阳中风证、太阳伤寒证的鉴别要点.png]
[单选题]腰部刺痛拒按,不能转侧属于
正确答案 :B
瘀血阻络
[单选题]人们使用过的人体实验类型不包括的是
正确答案 :C
安慰实验
解析:安慰实验
[单选题]下列选项,关于外感头痛治则,叙述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E
祛风通络止痛
解析:外感头痛
治法 祛风通络,散邪止痛。以督脉及手太阴经穴为主。主穴 百会 太阳 风池 列缺
配穴 风寒头痛加风门、合谷;风热头痛加大椎、鱼际;风湿头痛加偏历、阴陵泉。
[单选题]治疗高热的主穴,除十二井穴外,还包括
正确答案 :A
大椎、曲池、合谷
解析:高热
【辨证】
主症 体温升高,超过39℃。
兼见高热恶寒,咽干,头痛,咳嗽,舌红,苔黄,脉浮数,为风热表证;咳嗽,痰黄而稠,咽干,口渴,脉数,为肺热证;高热汗出,烦渴引饮,舌红,脉洪数,为热在气分;高热夜甚,斑疹隐隐,吐血、便血或衄血,舌绛心烦,甚则出现神昏谵语,抽搐,为热入营血。
【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 清泻热邪。以督脉、手太阴、手阳明经穴及井穴为主。
主穴 大椎 曲池 合谷 十二井 十宣配穴 风热加鱼际、外关;肺热加尺泽;气分热盛加内庭;热入营血加内关、血海;抽搐加太冲;神昏加水沟、内关。
操作 毫针泻法。大椎刺络拔罐放血,十宣、井穴点刺出血。
2.其他治疗
(1)耳针法 选耳尖、耳背静脉、肾上腺、神门。耳尖、耳背静脉用三棱针点刺出血,余穴用毫针刺,强刺激。
(2)刮痧法 选脊柱两侧和背俞穴,用特制刮痧板或瓷汤匙蘸食油或清水,刮脊柱两侧和背俞穴,刮至皮肤红紫色为度。
[单选题]具有破血逐瘀、续筋接骨功效的药物是
正确答案 :D
土鳖虫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