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指( )
正确答案 :E
皮损消退后4周,疼痛持续存在者
解析: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指是指皮损消退后(通常4周后)神经痛持续存在。故正确答案为E
[单选题]由杜克雷嗜血杆菌引起的性传播疾病是( )
正确答案 :D
软下疳
解析:软下疳由杜克雷嗜血杆菌引起,临床主要特征为外生殖器多发性疼痛性溃疡。梅毒由梅毒螺旋体引起;淋病由淋病奈瑟菌引起;艾滋病由HIV引起。故正确答案为D
[单选题]日光依据波长可分为不同的光谱区,其中引起皮肤病的主要是( )
正确答案 :A
紫外线和可见光
解析:日光依据波长可将分为紫外线(180~400nm)、可见光(400~760nm)和红外线(760~1800nm)。引起皮肤病的主要是紫外线和可见光。故正确答案为D
[单选题]以下不是红皮病临床特点的是( )
正确答案 :D
同形反应
解析:急性红皮病发病急骤,伴高热、全身乏力、肝脾淋巴结肿大等。皮损初为泛发的细小密集斑片、斑丘疹,呈猩红热样或麻疹样,迅速增多、融合成全身弥漫性潮红、水肿,以面部、肢端显著,并伴大量脱屑,呈大片或细糠状,掌跖可呈手套或袜套样脱屑,手、足、四肢关节面出现皲裂,甚者出现脱发、甲脱落,口腔、外阴及皱褶部位可糜烂、渗出。常伴有剧烈瘙痒。经l—2个月后皮肤逐渐恢复正常,遗留色素沉着。故正确答案为D
[单选题]如为明确某种遗传性皮肤病的人群分布规律及评估遗传因素的作用,常需应用( )
正确答案 :A
遗传流行病学研究
解析:已经确定的遗传性皮肤病超过300种。目前的研究策略包括遗传流行病学研究(明确某种遗传性皮肤病的人群分布规律及评估遗传因素的作用)、分离分析(明确遗传模式)、连锁分析(对某种疾病的致病基因进行染色体定位及克隆)、突变筛查(明确某种单基因皮肤病的分子发病机制)、全基因组关联研究(从全基因组水平筛查疾病相关的遗传变异)及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从全基因组外显子水平鉴定疾病发病直接相关的功能性变异)。故正确答案为A
[单选题]寻常型鱼鳞病( )
正确答案 :E
表皮中丝聚合蛋白减少
解析:寻常型鱼鳞病,本型最常见,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故B错误。自幼年发病,皮损冬重夏轻。好发于四肢伸侧及背部,尤以胫前最为明显,屈侧及褶皱处甚少累及,故C错误。轻者仅表现为冬季皮肤干燥、表面有细碎的糠秕样鳞屑。典型皮损是淡褐色至深褐色菱形或多角形鳞屑,鳞屑中央固着,周边微翘起,如鱼鳞状;常伴有掌跖角化、毛周角化。通常无自觉症状,故D错误。寻常型鱼鳞病表现为中度板层状角化过度,伴颗粒层减少或缺如,故A错误;皮脂腺和汗腺缩小并减少。故正确答案为E
[单选题]白癜风典型的皮损为( )
正确答案 :A
色素脱失斑,呈乳白色
解析:白癜风皮损初发时为一片或几片色素减退斑,境界不清,逐渐扩大为境界清楚的色素脱失斑,呈乳白色,白斑中可出现散在的毛孔周围岛状色素区。故正确答案为A
[单选题]女7岁,面部鼻侧出现境界清楚的褐色斑1年,夏季加重,其母有相同的病史
正确答案 :A
雀斑
解析:雀斑是常见于中青年女性日晒部位皮肤上的黄褐色色素斑点,家族聚集现象严重的雀斑可能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关,致病基因定位于4q32-q34。好发于面部(特别是鼻部),也可见于肩及背部。典型皮损为淡褐色至黄褐色针尖至米粒大小斑点,孤立而不融合,数目多少不一,分布对称,受紫外线照射后皮损可变大,同时颜色加深。故正确答案为A
[单选题]关于毛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正确答案 :A
胡须属于短毛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