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咀嚼末期以水平向运动为主
题目:牙尖斜度几乎为零时
解析: 咀嚼末期以杵臼式运动为主是牙形态正常时的主要运动方式,当牙尖斜度变小甚至为0时,失去引导的牙合不稳定,水平向有较大的移动度。
查看原题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男,28岁,5年来反复低热、腰痛伴尿频、尿痛,血压20/13.3kPa(150/100mmHg),尿常规:蛋白+、红细胞0~2/HP、白细胞++,FDP(-),尿素氮6.5mmol/L、内生肌酐清除率104mmol/L,尿培养大肠杆菌一次阳性,二次阴性,其可能的疾病是
慢性肾盂肾炎
[单选题]不适合进行牙髓电活力测验的患者是
装心脏起搏器的患者
[单选题]一车祸致上颌骨骨折的患者入院后出现头痛加剧、烦躁不安及嗜睡、脉搏变慢、血压上升,应及时进行
脱水治疗
[单选题]患者,男性,35岁,4天前出现右上前牙持续性剧烈跳痛,昨日有所缓解,但自觉右侧下眼睑至鼻旁颧部肿胀明显,皮肤红、热。此时可诊断为
眶下间隙感染
解析:由部位及皮肤发红、热可知,该诊断为右上前牙引起的眶下间隙感染。
[单选题]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者群体的危害程度,我国病原微生物分类是
四类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病原微生物分类的识记程度。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病原微生物分为四类。第一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非常严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微生物。第二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严重疾病,比较容易直接或者间接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微生物。第三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但一般情况下对人、动物或者环境不构成严重危害,传播风险有限,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疾病,并且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微生物。第四类病原微生物,是指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的微生物。第一类、第二类病原微生物统称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
[单选题]医学模式经历过
5个阶段
[单选题]下列关于根管充填的时机,不正确的是
根尖区暗影消失
解析:基础知识题。根管充填的时机:患牙已做根管预备和消毒;患牙无自觉症状及咀嚼痛;患牙无叩痛,髓腔无异味,根管内无明显渗出。
[单选题]对1年前做过口腔检查的200名干部进行口腔健康检查时,发现又有20名干部新发龋。描述这种新发龋情况的指标是
发病率
解析:在本题中衡量人群患龋病多少的指标只有患龋率和发病率,龋均用于衡量人群患龋病的严重程度,充填率衡量人群患龋后接受口腔治疗的情况,而构成比反映龋、失、补的构成比例。而在患龋率和发病率中只有后者反映新发龋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