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105

题目:某两层单建式地下车库,用于停放载人少于9人的小客车,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采用框架结构,双向柱跨均为8m,各层均采用不设次梁的双向板楼盖,顶板覆土厚度s=2.5m(覆土应力扩散角θ=35°),地面为小客车通道(可作为全车总重300kN的重型消防车通道),剖面如图1-6(Z)所示,抗震设防烈度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20g,设计地震分组第二组,建筑场地类别Ⅲ类,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安全等级二级。 [JZ634_84_1.gif]

查看原题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某柱下独立基础底面尺寸为4.8m×2.4m,埋深1.5m,如下图所示。土层分布自地表起依次为:黏土,厚度2.5m;粉质黏土,厚度2m;黏土,厚度4.5m。地下水位在地表下1.5m处。基础及基底以上填土的加权平均重度为20kN/m3。[2007年真题] [LXL20160214_1_147.gif]
  • 试问,在基底中心点下7.5m处土的竖向自重应力(kPa),与下列哪项数值最为接近? (  )

  • 92.3


  • [单选题]关于非抗震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受拉一侧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的以下3种说法: Ⅰ.预应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得少于0.2和45ft/fy的较大值; Ⅱ.非预应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为0.2; Ⅲ.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不得少于按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设计值等于正截面开裂弯矩值的原则确定的配筋百分率。 试问,针对上述说法正确性的判断,下列何项正确?
  • Ⅲ正确,Ⅰ、Ⅱ错误

  • 解析:根据《混规》第10.1.17条,受拉钢筋最小配筋量不得少于按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设计值等于正截面开裂弯矩值的原则确定的配筋百分率,因此Ⅲ正确。而单独针对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中的预应力钢筋、非预应力钢筋,配筋百分率均没有0.2和45f[XBzt.gif]/f[XBzy.gif]的限制,故Ⅰ、Ⅱ均错。 【命题思路】 1.已经多年没有考预应力题了,其实在实际工程中,预应力的应用还是相当普遍的,因此,只要实际工程中用到的知识,都应该成为考生备考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的关注点,而不应简单地以在以往考题中出现次数的多少来判断。 2.通常,我们会关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的第8.5.1条中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的规定。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关于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的规定与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不同,故本题围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进行考查。 【解题分析】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中找不到关于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的条款,但仔细研究会发现第10.1.17条的目的就是控制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的,因此,应该根据第10.1.17条解答本题。

  • [单选题]某十六层办公楼,房屋高度48m,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设防烈度7度,丙类建筑,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40(f0=19.1N/mm2)。横向地震作用时,基本振型地震作用下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M0=3.8×105kN·m,剪力墙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M[XBzw.gif]=1.8×105kN·m。[2007年真题] [LXL20160215_1_213.gif]
  • 该结构中部未加剪力墙的某一榀框架,如下图所示,假定框架抗震等级为二级。作用在底层边柱AB柱底截面的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弯矩值(未经调整)M[XBA.gif]=480kN·m,相应的组合剪力值V[XBA.gif]=360kN。按式∑M[XBzc.gif]=η[XBzc.gif]∑Mb(M[XBbi.gif]同为顺时针方向)调整后,柱AB上端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弯矩设计值M[XBB.gif]=520kN·m。柱净高H[XBzn.gif]=2.7m。试问,当柱AB进行底部截面配筋设计时,其剪力设计值(kN)最接近于下列何项数值? (  )

  • 498


  • [单选题]某建筑物按抗震要求为乙类建筑,条形基础及地基土的剖面见下图。基础底面以下各土层的厚度、土性指标、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临界值及液化指数示于下表。按地震作用效应组合计算时,作用于基础顶面的竖向荷载F=500kN。 液化地基处理表 [LXL20160214_1_149.gif] 土层的厚度与计算参数 [LXL20160214_1_150.gif]
  • 对液化土层进行砂石桩挤密处理,砂石桩的直径取400mm,正方形布桩,要求将其孔隙比从0.90减少到0.75,则砂石桩的间距应最接近于(  )m。

  • 1.30


  • [单选题]某住宅为8层框架结构,各层层高均为3m,无地下室,原始地面标高为10.000m,室内外高差0.300m,结构荷载均匀对称,初步设计阶段,考虑采用人工处理地基上的筏板基础,筏板沿建筑物周边外挑1m,筏板基础总尺寸为16m×42m,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处平均压力值p[XBzk.gif]=145kPa。场地土层分布如图9-13(Z)所示,地下水位标高为9.000m。 [JZ634_45_1.gif]
  • 试问,基础底面标高处,②层黏土经深宽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XBza.gif](kPa)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190

  • 解析:1.根据《地规》5.2.4条,e和I[XBL.gif]均小于0.85,ηb=0.3,η[XBzd.gif]=1.6 f[XBza.gif]=f[XBzazk.gif]+ηbγ(b-3)+η[XBzd.gif]γ[XBzm.gif](d-0.5) =150+0.3×8.5(6-3)+1.6×(18+8.5)×0.5×(2-0.5)=189.45kPa 【命题思路】 1.根据考试大纲要求,考生应掌握地基承载力的确定方法。 2.本题主要考查以下内容: 1)地基承载力的确定方法。 2)根据地基持力层土体的性质、基础尺寸及其形式,确定黏土地基承载力的修正系数。 【解题分析】 1.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的取值,应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表5.2.4确定。持力层为黏土时,应根据土体的孔隙比e和液性指数I[XBL.gif]确定地基承载力的修正系数。 2.本题中,地基基础的埋深d应自室外地坪计算。 3.根据规范第5.2.4条,当基础宽度b>6m时,b=6m。 4.在压力作用下,土体的破坏一般均为剪切破坏,根据土体的摩尔强度理论,土体的抗剪强度为: τ=c+σtan[JZ634_22_2.gif] 1)土体的抗剪强度不但与土的黏聚力c和摩擦角[JZ634_22_2.gif]有关,还与土体上存在的正应力σ有关。所处深度不同的相同土体,其天然地基承载力是相同的。通常情况下,地勘报告提供的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XBzazk.gif]为无上覆正应力情况下的数值,因而,对具有一定埋深的土体,应考虑承载力的深度修正。 2)在绝大多数工程实践中,σ由上覆土层的有效自重应力引起,其有利作用与上覆土层的性质及密实度等无关,只要存在σ,土体的抗剪强度指标都会有所提高。参考摩尔强度理论,容易理解砂类土([JZ634_22_2.gif]角较大)的埋深修正系数较大。 3)实际工程中,还应注意区分地面堆载和地基土有效埋深的问题。 2.根据《地规》5.2.7条 z/b=1/16<0.25,故扩散角0=0° 基础底面处,土体自重压力值为: p[XBzc.gif]=18×1+(18.5-10)×1=26.5 相应于荷载标准组合时,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压力值为: [JZ634_46_1.gif] 【命题思路】 根据考试大纲要求,考生应掌握地基承载力的确定方法。当存在软弱下卧层时,必须正确计算软弱下卧层顶面的附加应力值,进行软弱下卧层的承载力验算。 【解题分析】 1.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应力,与基底附加应力p[XBzz.gif]、压力扩散角θ、基础底面至软弱下卧层顶面的距离z和基础尺寸(长度l和宽度b)有关。 2.求解软弱下卧层顶面附加应力的关键是,正确确定地基压力扩散线与垂直线的夹角θ,θ与上下层土的压缩模量比值E[XBzs1.gif]/E[XBzs2.gif]及z/b相关,《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所采用的θ是偏安全的,查表5.2.7确定θ后,即可按式(7.2.7-3)进行求解。 3.根据《地处规》7.1.5条第3款和式(7.1.5-3),q[XBzp.gif]取桩端土未经修正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XBzazk.gif]=160kPa. R[XBza.gif]=u[XBzp.gif]∑q[XBzs.gif]l[XBzpzi.gif]+α[XBzp.gif]q[XBzp.gif]A[XBzp.gif] =3.14×0.6×(15×0.8+10×6+20×3.2)+0.5×160×3.14×0.302 =278.8kN 【命题思路】 根据考试大纲要求,考生应掌握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设计方法及构造要求,本题主要考查如何根据桩周土层指标,正确计算增强体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解题分析】 1.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第7.1.5条第3款和式(7.1.5-3)进行计算即可。 2.对于刚性基桩,一般情况下,桩端端阻力特征值约为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4~6倍,但对于水泥土搅拌桩,桩端阻力特征值q[XBzp.gif]应取桩端土未经修正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XBzazk.gif],且应根据工程经验或实际情况考虑桩端阻力发挥系数α[XBzp.gif]对桩端承载力进行修正。 4.根据《地处规》7.1.5条第2款和式(7.1.5-2), [JZ634_47_1.gif] [JZ634_47_2.gif] [JZ634_47_3.gif] 【命题思路】 根据考试大纲要求,考生应掌握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设计方法及构造要求,本题主要考查根据增强体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及地基土的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如何正确地计算复合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f[XBzszpzk.gif]。 【解题分析】 1.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第7.1.5条第2款和式(7.1.5-2)进行计算。 2.关键是正确计算复合地基的面积置换率m。在不同的布桩形式下,尽管面积置换率m的含义相同,但d[XBze.gif]的计算表达式有所不同,部分考生忙中出错的情况时有发生。 5.根据《地处规》7.1.6条,对水泥土搅拌桩,桩身强度应符合7.3.3条第3款的要求,故: [JZ634_48_1.gif] 【命题思路】 根据考试大纲要求,考生应掌握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设计方法及构造要求。水泥土搅拌桩的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通常由桩周土层和桩身强度两个因素控制,本题主要考查考生根据增强体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的要求,如何正确确定增强体的桩身强度。 【解题分析】 1.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第7.1.6条,对水泥土搅拌桩,桩身强度应符合7.3.3条第3款的要求,增强体的桩身强度要求按式(7.3.3)确定。 2.与旧版《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不同,新版规范中提高了对桩身强度的要求,具体为桩身强度安全系数由3调整为4;按照新要求,水泥土搅拌桩的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经常是由桩身强度控制的。

  • [单选题]某抗震等级为二级的高层框架结构,首层的梁柱中节点,横向左、右侧梁截面尺寸及纵向梁截面尺寸如下图所示。梁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f[XBzc.gif]=14.3MPa,f[XBzt.gif]=1.43MPa,a[XBzs.gif]=a[XBzs.gif]′=60mm。节点左侧梁端弯矩设计值[LXL20160215_1_203.gif] =420.52kN·m,右侧梁端弯矩设计值 [LXL20160215_1_202.gif] =249.48kN·m,上柱底部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轴向压力设计值N=3484.0kN,节点上下层柱反弯点之间的距离H[XBzc.gif]=4.65m。 [LXL20160215_1_204.gif]
  • 下列关于节点核心区的箍筋配置最合适的是(  )。

  • 双向4肢Φ10@100


  • [单选题]下列关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的观点不正确的是(  )。
  • 对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及连续梁,在满足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率的条件下,均可考虑内力重分布

  • 解析: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第10.1.8条,对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及连续梁,在满足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率的条件下,当截面相对受压区高度ξ≤3时,可考虑内力重分布,支座截面弯矩可按10%调幅,并应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要求;ξ>0.3时,不考虑重分布。

  • [单选题]某多层框架结构办公楼,上部结构划分为两个独立的结构单元进行设计计算,防震缝处采用双柱方案,缝宽150mm,缝两侧的框架柱截面尺寸均为600mm×600mm,图23-24(Z)为防震缝处某条轴线上的框架柱及基础布置情况。上部结构柱KZ1和K22作用于基础顶部的水平力和弯矩均较小,基础设计时可以忽略不计。 提示:本题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作答。 [JZ634_295_1.gif]
  • 对应于起控制作用的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上部结构柱KZ1和KZ2作用于基础顶部的轴力分别为2160kN和3840kN。试问,在图示参考坐标系下,两柱的竖向力合力作用点位置x[XBzc.gif](m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780

  • 解析:1.在图示参考坐标系下,有: [JZ634_295_2.gif] 【命题思路】 对一些平面尺寸较大的教学楼、商场、办公楼等项目,常常出现上部结构通过设置防震缝脱开,而基础连为一体的情况。对双柱联合基础设计时,需要将作用于各柱的竖向力、力矩和水平力转化为作用于基础底面形心的竖向力和力矩,然后按照规范的相应要求进行设计计算,本题主要考查双柱竖向力合力作用点的位置。 【解题分析】 1.双柱联合基础设计时,首先要根据各柱的荷载确定作用于基础底面中心的总竖向力及力矩,据此进行地基承载力验算及基础设计; 2.可通过力矩等效的原理确定双柱竖向力合力点的位置,答案中给出的计算方法是以图示坐标系的原点作为基准点,KZ1及KZ2竖向力对基准点的力矩大小与其合力对该点力矩的大小相同,从而得到合力作用点的位置。基准点取X轴其他点也可得到同样的结果。 2.根据《桩规》第5.9.7条,有 [JZ634_296_1.gif] 【命题思路】 对单柱轴心竖向力作用下桩基承台受柱的冲切,冲切破坏锥体采用自柱边至相应桩顶边缘连线所构成的锥体,锥体斜面与承台底面之夹角不小于45°。对轴心竖向力相同、且净距很小的双柱冲切问题,其冲切破坏锥体可采用由双柱组成的单柱冲切破坏锥体。本题主要考查桩基承台受柱冲切的承载力计算方法。 【解题分析】 1.由于双柱作用于基础顶部的竖向力相同,其合力点与基础形心重合,满足轴心竖向力的条件,因此,可将双柱视为一截面尺寸为600mm×1350mm的柱,按照《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公式(5.9.7-4)进行计算。 2.自柱边至桩边的冲切破坏锥面与基础底面的夹角大于45°,满足公式(5.9.7-4)的条件。由于承台高度为1m,需考虑承台受冲切承载力高度影响系数,可通过插值求得;将各个相应的几何参数代入,即得到承台抵抗双柱冲切的承载力设计值。

  • 考试布丁
    推荐下载科目: 一级建造师(公共科目 机电工程) 一级建造师(公共科目 市政公用工程) 一级建造师(公共科目 通信与广电工程) 二级建造师(公共科目 市政公用工程) 二级建造师(公共科目 公路工程) 二级建造师(公共科目 矿业工程) 材料员 施工员 房地产经纪人 土地估价师
    @2019-2025 布丁学网 www.51ksbd.net 蜀ICP备20012290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