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BCD
项目的规模和性质 结合地形复杂性 污染源 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的布局
题目:监测布点要求:监测点设置应根据( ),综合考虑监测点设置数量。
解析:监测点设置应根据项目的规模和性质,结合地形复杂性、污染源及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的布局,综合考虑监测点设置数量。
查看原题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已知湖泊出湖水量2亿m3/a,年均库容3亿m3,入库总磷负荷量为50t/a,出湖总磷量20t/a,湖泊年均浓度0.1mg/L,据此采用湖泊稳态零维模型率定的总磷综合衰减系数为( )。
1/a
解析:根据湖泊稳态零维模型,出湖磷量=入湖磷量-湖内衰减磷量,即:[JZ654_196_1.gif]
式中:Q--进、出湖水量,m3/a;
C--湖内磷的浓度,t/m3;
C0--入湖磷的浓度,t/m3;
k--磷衰减速率常数,a[SBjian1.gif];
V--年均库容,m3。
把题中的数据代入式中,可求出k值为1。
[单选题]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可划分为准备阶段、现状调查与( )、预测评价及报告编写阶段。
工程分析阶段
解析: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可划分为准备阶段、现状调查与工程分析阶段、预测评价及报告编写阶段。
[单选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企业在进行技术改造过程中,应当采用能够达到( )的污染防治技术。
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第十九条规定,企业在进行技术改造过程中,应当采取以下清洁生产措施:①采用无毒、无害或者低毒、低害的原料,替代毒性大、危害严重的原料;②采用资源利用率高、污染物产生量少的工艺和设备,替代资源利用率低、污染物产生量多的工艺和设备;③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废水和余热等进行综合利用或者循环使用;④采用能够达到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污染防治技术。
[单选题]( )基于景观是高于生态系统的自然系统,是一个清晰的和可度量的单位。
空间结构分析
[单选题]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某改建的中型建设项目,其所在声环境功能区是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此建设项目声环境影响应按( )进行工作。
二级评价
解析:建设项目所处声环境功能区为《声环境质量标准》规定的1类、2类地区,应按二级评价进行工作。1类区指适用于以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设计、行政办公为主的地区;2类区指适用于商业金融、集市贸易为主的地区,或者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
[多选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国家鼓励( )低毒、低挥发性有机溶剂。
生产
进口
销售
使用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四十四条规定,生产、进口、销售和使用含挥发性有机物的原材料和产品的,其挥发性有机物含量应当符合质量标准或者要求。国家鼓励生产、进口、销售和使用低毒、低挥发性有机溶剂。
[单选题]风力侵蚀强度分级指标有( )。
植被覆盖度、年风蚀厚度、侵蚀模数
解析:在参考教材中能直接找到答案。
[单选题]某企业生产周期为12h,根据《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该企业工业污水监测频率应为( )。
每4h采样一次
解析:工业污水按生产周期确定监测频率。生产周期在8h以内的,每2h采样一次;生产周期大于8h的,每4h采样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