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选题]使病邪发生“从化”最为密切的因素是
  • 正确答案 :B
  • 体质差异


  • [单选题]机体血虚最多涉及的脏腑是
  • 正确答案 :D
  • 心、肝

  • 解析:D血虚时,常见面色不华,唇、舌、爪甲色淡无华,眩晕眼黑,心悸怔忡,神疲乏力,多为心的表现;手足麻木,关节屈伸不利,或两目干涩,视物昏花等症,多为肝的表现。

  • [单选题]手足软弱无力,行动不灵活而无痛者为( )
  • 正确答案 :C
  • 痿证


  • [单选题]微脉具有的脉象特征是( )
  • 正确答案 :A
  • 极细极软,按之欲绝,若有若无

  • 解析:微脉:脉极细而软,按之欲绝,似有似无。主阳衰少气,阴阳气血诸虚。

  • [单选题]患者,女,26岁。怀孕6个月,四肢怕冷,突受惊吓,胎动不安,饮食尚可,二便正常。治疗应首选的药物是
  • 正确答案 :D
  • 艾叶

  • 解析:艾叶温经止血,散寒调经,安胎

  • [单选题]具有活血凉血功效的药组是( )
  • 正确答案 :C
  • 郁金、丹参


  • [单选题]治疗感冒之风寒束表证,应慎用的药物是
  • 正确答案 :A
  • 辛凉药物

  • 解析:1.风寒束表证慎用辛凉,因辛凉之品可致不易汗出,病邪难以外达,反之不能速解,甚或发生变证。

  • [单选题]咳嗽肺阴亏耗证,热伤肺络,痰中带血,应加用的药物是
  • 正确答案 :E
  • 丹皮、山栀、藕节

  • 解析:咳嗽肺阴亏耗证,方药:沙参麦冬汤,方中用沙参、麦冬、玉竹、天花粉滋阴润肺以止咳;桑叶轻清宣透,以散燥热;甘草、扁豆补土生金。若久热久咳,可用桑白皮易桑叶,加地骨皮以泻肺清热;咳剧者加川贝母、杏仁、百部润肺止咳;若肺气不敛,咳而气促,加五味子、诃子以敛肺气;咳吐黄痰,加海蛤粉、知母、瓜蒌、竹茹、黄芩清热化痰;若痰中带血,加山栀、丹皮、白茅根、白及、藕节清热凉血止血;低热,潮热骨蒸,酌加功劳叶、银柴胡、青蒿、白薇等以清虚热;盗汗,加糯稻根须、浮小麦等以敛汗。

  • [单选题]具有腐蚀作用的药物是
  • 正确答案 :E
  • 白降丹


  • [单选题]早期梅毒检查的主要方法为
  • 正确答案 :C
  • 暗视野显微镜螺旋体检查

  • 解析:早期可用暗视野显微镜检查:在皮损处,用玻片刮取组织渗出液或淋巴结穿刺液,见有活动的梅毒螺旋体。

  • [单选题]痄腮变证毒窜睾腹的首选方剂是( )
  • 正确答案 :D
  • 龙胆泻肝汤

  • 解析:痄腮变证毒窜睾腹证,其分析如下:邪毒不清,内窜厥阴;足厥阴肝经循少腹络阴器,与足少阴胆经互为表里,病程后期足少阳胆经壅结之邪毒渐消,余邪流毒内窜至足厥阴肝经,蕴结于阴器,故见睾丸肿胀疼痛;流滞于少腹部,故有少腹疼痛;舌红,苔黄,脉数,为邪毒未散之象。治法为:清肝泻火,活血止痛。选用的方剂是龙胆泻肝汤,方中:龙胆草、山栀清泻肝胆之火;黄芩、黄连清热解毒;配以柴胡、川楝子疏肝利胆;延胡索、荔枝核理气散结止痛;桃仁活血消肿。所以本题选D。

  • [单选题]两穴之间距离是8寸的穴位是
  • 正确答案 :E
  • 中极至中脘

  • 解析:中极在脐下四寸,中脘在脐上四寸,所以中极至中脘距离为8寸。

  • [单选题]肠梗阻可见腹痛,并伴有
  • 正确答案 :C
  • 呕吐

  • 解析:腹痛、呕吐、腹胀、便秘和停止排气是肠梗阻的典型症状。故应选C。

  • [单选题]口服铁剂治疗缺铁性贫血有效者,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仍需继续治疗的时间是( )
  • 正确答案 :B
  • 4-6个月

  • 解析:口服铁剂有效的表现先是外周血网织红细胞增多,高峰在开始服药后5~10天,2周后血红蛋白浓度上升,一般2个月左右恢复正常。铁剂治疗应在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持续4-6个月,待铁蛋白正常后停药。

  • [单选题]既祛痰,又解表的药物是
  • 正确答案 :C
  • 前胡

  • 解析:前胡的作用:宣散风热,下气,消痰。治风热头痛,痰热咳喘,呕逆,胸膈满闷。

  • [单选题]咳血方与小蓟饮子中均含有
  • 正确答案 :B
  • 栀子

  • 解析:咳血方:青黛、瓜蒌仁、海粉、栀子、诃子、(蜜、姜汁)。小蓟饮子:生地黄、小蓟、滑石、木通、蒲黄、藕节、淡竹叶、当归、栀子、甘草。

  •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推荐科目: 临床执业医师 口腔执业医师 口腔执业助理医师 口腔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 中医执业医师 中医执业医师(一阶段) 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 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 公卫执业医师实践技能 公卫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
    @2019-2025 布丁学网 www.51ksbd.net 蜀ICP备20012290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