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选题]下列不属于络脉的是哪一项
  • 正确答案 :D
  • 皮部

  • 解析:络脉分别络,浮络,孙络三类。

  • [单选题]《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阴阳之性是
  • 正确答案 :C
  • 阴静阳躁


  • [单选题]桂枝加芍药汤证中"腹满时痛"的机理是
  • 正确答案 :A
  • 误下伤脾,运化失职,气机壅滞,血脉不和,经络不通

  • 解析:【原文】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 【释义】误下伤脾,脾伤运化失职,气机壅滞则腹满;血脉不和,经络不通则腹痛,因病位在脾,故曰“属太阴也”。然此虽属太阴,却与太阴病本证不同,彼为脾阳不足,寒湿内盛所致,故除见腹满时痛外,更见食不下,呕吐,下利等,当用理中汤治疗;而本证仅见腹满时痛,余症不显,为脾伤气滞络瘀所致,故治以通阳益脾,活络止痛,方用桂枝加芍药汤。

  • [单选题]饮病的主脉是
  • 正确答案 :B
  • 偏弦


  • [单选题]湿温发热口渴,胸痞腹胀,肢酸倦怠,咽肿溺赤,苔黄腻,其病机为
  • 正确答案 :D
  • 湿热交蒸,酿毒上泛

  • 解析:本证为湿热交蒸,弥漫上下,蕴结成毒所致。咽肿为湿热上壅咽喉之征。脘腹胀满,肢酸倦怠说明病变仍以中焦为主。 病机:湿热交蒸,充斥气分,酿成热毒。

  • [单选题]芳香药多具有
  • 正确答案 :A
  • 辛味

  • 解析:凡气味芳香,具有化湿运脾作用的药物,称为芳香化湿药。 本类药多辛香温燥,主入脾胃经,功能化湿醒脾或燥湿运脾,兼解暑发表。

  • [单选题]长于行气,燥湿,消积,兼能降气平喘的药物是
  • 正确答案 :B
  • 厚朴

  • 解析:厚朴   功效燥湿消痰,下气除满。   应用   1.湿阻中焦,脘腹胀满。为消除胀满的要药。   2.食积气滞,腹胀便秘。   3.痰饮喘咳。   此外,燥湿消痰,下气宽中,治梅核气证。

  • [单选题]肝气郁结证患者的闻诊特点多为
  • 正确答案 :E
  • 太息


  • [单选题]提出“上医治未病之病、中医治将病之病、下医治已病之病”的是
  • 正确答案 :D
  • 孙思邈

  • 解析:唐朝名医孙思邈

  • [单选题]医疗机构的从业人员基本行为规范:①以人为本,践行宗旨;②遵纪守法,依法执业;③尊重患者,关爱生命;④优质服务,医患和谐;⑤廉洁自律,恪守医德;⑥严谨求实,精益求精;⑦爱岗敬业,团结协作;⑧乐于奉献,热心公益。请选择正确:
  • 正确答案 :E
  • 以上都是

  • 解析:1.以人力本,践行宗旨。   2.遵纪守法,依法执业。   3.尊重患者,关爱生命。   4.优质服务,医患和谐。   5.廉洁自律,恪守医德。   6.严谨求实,精益求精。   7.爱岗敬业,团结协作。   8.乐于奉献,热心公益。

  • [单选题]男,32岁,腹外伤,休克。经抗休克治疗好转。24小时后发生休克,最可能的原因是(  )。
  • 正确答案 :C
  • 脾破裂

  • 解析:部分病人外伤后发生脾包膜下破裂,36~48小时后血肿冲破包膜才表现出典型的症状,称延迟性脾破裂。另外少数病人脾破裂后由于周围组织的包裹形成局限性血肿,以后再度破溃引起大出血。

  • [单选题]最早的兔唇修补术见于:
  • 正确答案 :C
  • 《晋书》


  • [单选题]前列腺炎以少腹、会阴、睾丸、腰骶隐痛为主,舌黯或有瘀点瘀斑,脉多沉涩,辨证为:
  • 正确答案 :E
  • 气滞血瘀证


  • [单选题]药用五味分阴阳,属阴的是
  • 正确答案 :B
  • 酸、苦、咸


  • [单选题]两经或两个部位以上同时受邪而发病,这种发病形式是
  • 正确答案 :C
  • 合病

  • 解析:发病类型 二、徐发 是指感邪后缓慢发病,又称缓发。徐发与致病因素的种类、性质,以及体质因素等密切相关。 三、伏发 是指感受邪气后,病邪在其体内潜伏一段时间,或在诱因的作用下,过时而发。多见于外感疾病和某些外伤。 四、继发 是指在原发疾病的基础上,继而发生新的疾病。原发病与新产生的疾病在病理上密切相关。 五、复发 复发是指疾病初愈或疾病的缓解阶段,在某些诱因的作用下,引起疾病再度发作或反复发作的一种发病形式。 六、合病与并病 合病,是指两经或两个部位以上同时受邪所出现的病证。 并病是指感邪后某一部位的证候未了,又出现另一部位的病证。

  • [单选题]晋末出现了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外科专著是( )
  • 正确答案 :B
  • 《刘涓子鬼遗方》


  •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考试布丁
    推荐科目: 结核病学(中级)[代码:311] 放射医学(中级)[代码:344] 临床医学检验学(中级)[代码:352] 口腔内科学(中级)[代码:354] 口腔修复学(中级)[代码:356] 疼痛学(中级)[代码:358] 中医儿科学(中级)[代码:333] 中医耳鼻喉科学(中级)[代码:337] 中医骨伤科学(中级)[代码:328]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级)[代码:316]
    @2019-2025 布丁学网 www.51ksbd.net 蜀ICP备20012290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