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1840
题目:某钢筋混凝土圆形烟囱,如图38-40(Z)所示,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类别为Ⅱ类,基本自振周期T[XB1.gif]=1.25s,50年一遇的基本风压w[XB0.gif]=0.45kN/m[SB2.gif],地面粗糙度为B类,安全等级为二级。已知该烟囱基础顶面以上各节(共分6节,每节竖向高度10m)重力荷载代表值如下表所示。
[JZ634_70_1.gif]
提示:按《烟囱设计规范》GB 50051-2013作答。
[JZ634_70_2.gif]
查看原题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某拟建工程,房屋高度57.6m,地下2层,地上15层,首层层高6.0m,二层层高4.5m,其余各层层高均为3.6m。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设防烈度7度,丙类建筑,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Ⅲ类场地。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40(f[XBzc.gif]=19.1N/mm2)。在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M0=9.6×105kN·m,底层剪力墙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M[XBzw.gif]=3.7×105kN·m。
试问,该结构抗震构造措施所用的抗震等级为下列何项?
框架一级,剪力墙一级
解析:1.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
[JZ634_138_1.gif]
根据《高规》第8.1.3条,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宜按框架结构采用,由《高规》表3.9.3及第3.9.2条,该建筑应按8度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则框架为一级;剪力墙为一级。故选A。
【命题思路】
本题为概念题,主要考查设计人员对框架-剪力墙结构中框架及剪力墙抗震等级的判定,重点考核考生对框架-剪力墙结构中框架承担的倾覆力矩比的理解。
【解题分析】
1.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3.9.2条,当建筑场地为Ⅲ、Ⅳ类场地时,对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的地区,宜按抗震设防烈度8度(0.20g)时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故本题结构应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表3.9.3中设防烈度8度确定相应的抗震等级。
2.本题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比大于50%、小于80%,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8.1.3条第3款,此种情况下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宜按框架结构的规定采用,故采取抗震构造措施时框架及剪力墙的抗震等级均应为一级。
2.由《抗规》第5.2.3条,取单向水平地震作用下考虑扭转时的轴力标准值进行计算:
N[XBzxzk.gif]=5300kN,N[XBzyzk.gif]=5700kN
由《抗规》公式(5.2.3-7)、公式(5.2.3-8),
[JZ634_139_1.gif]
[JZ634_139_2.gif]
【命题思路】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耦联效应的理解与计算。
【解题分析】
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5.2.3条第2款规定,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耦联效应,按下式中的较大值确定:
[JZ634_139_3.gif]
或 [JZ634_139_4.gif]
2.规范对结构双向水平地震作用的扭转耦联效应的计算,实质上是对单向水平地震作用扭转耦联效应的再组合计算,因此,计算所用的Sx与S[XBzy.gif]应为单向水平地震作用扭转耦联效应,只要把握了这一点,本题不难解答,否则,就会误选答案D。
3.需要指出的是根据强震观测记录的统计分析,两个水平方向地震加速度的最大值不相等,比值约为1:0.85,而且两个方向的最大值不一定发生在同一时刻,故规范采用平方和开方的方法(SRSS)来估算双向地震作用效应。
3.柱底剪力[JZ634_140_1.gif]
柱底弯矩[JZ634_140_2.gif],故选C。
【命题思路】
本题比较简单,主要考查考生对高层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内力及位移的近似计算方法——反弯点法、改进反弯点法-D值法的简单应用。
【解题分析】
根据考试大纲要求,考生应掌握常用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的近似计算方法、截面设计方法与构造措施,本题为降低二级注册考试的难度,给出了框架柱的相应侧向刚度及相关柱的反弯点,考生只要对反弯点法或D值法有所了解,本题很容易解答。
4.根据《高规》第8.1.4条,
0.2V0=0.2×8950kN=1790kN>1060kN=V[XBfdouhaomax.gif]
V=1.5×V[XBfdouhaomax.gif]=1.5×1060kN=1590kN<1790kN
经比较,取V=1590kN,故选B。
【命题思路】
本题亦比较简单,主要考查考生对规范条文《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8.1.4条,关于框架-剪力墙结构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框架所承担剪力的调整规定的理解及简单计算。
【解题分析】
1.本题属联题之一,其目的为简化题设条件,减少考生阅读题目所占用的时间。本题给出题设条件“在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框架所承担地震倾覆力矩占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35%”,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8.1.3条,本题结构符合框架-剪力墙的条件,可按框架-剪力墙结构进行设计。
2.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8.1.4条条文比较容易解答,考生只要对该条文正确理解,通过简单计算即可得出答案。
5.根据《高规》第6.2.3条,[JZ634_141_2.gif]
[JZ634_141_3.gif],故选B。
【命题思路】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在框架柱设计时,对规范“强剪弱弯”规定的理解及应用。
【解题分析】
本题也较简单。解答本题,首先根据题设条件明确本题结构类型应为框架一剪力墙结构,且已给出本题框架抗震等级为二级。其次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6.2.3条式(6.2.3-2),很容易求出柱AB进行底部截面配筋设计时的剪力设计值。
[单选题]位于9度抗震设防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4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场地属Ⅱ类的办公大楼,地面以上有10层,总高40m,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剖面和平面如下图所示。该楼层顶为上人屋面。通过计算,已知每层楼面的永久荷载标准值共12500kN,每层楼面的活荷载标准值共2100kN;屋面的永久荷载标准值共13050kN,屋面的活荷载标准值共2100kN。经动力分析,考虑了填充墙的刚度后的结构基本自振周期T1为0.9s。该楼的结构布置、侧向刚度及质量等均对称、规则、均匀、属规则结构。
办公楼的平面与剖面
[LXL20160216_1_27.gif]
结构的总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F[XBEvk.gif]最接近于( )kN。
21224
解析:1.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查表5.1.4-1可知,9度,多遇地震时,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为:α[XBmax.gif]=0.32;则根据第5.3.1条,9度抗震设计时,竖向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α[XBvmax.gif]=0.65α[XBmax.gif],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G[XBeq.gif]=0.75G[XBE.gif],则结构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为:F[XBEvk.gif]=α[XBvmax.gif]G[XBeq.gif]=0.65α[XBmax.gif]×0.75G[XBE.gif]=0.65×0.75×0.32×[9×(12500+0.5×2100)+(13050+0.5×2100)]=21224kN。
2.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式(5.3.1-2),结构质点i的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为:[LXL20160216_1_141.gif];则第八层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为:[LXL20160216_1_142.gif]
3.底层的竖向地震作用产生的轴向力标准值为:
[LXL20160216_1_143.gif];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5.3.1条,构件竖向地震作用效应按各构件承受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分配,并乘以增大系数1.5。底层中柱A的竖向地震作用产生的轴向力标准值N[XBEvk.gif]可按柱A分担的面积比例分配,则:N[XBEvk.gif]=[(5×7)/(50×21)]×21224×1.5=1061kN。
[多选题]14.对于自承重墙,验算高厚比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单选题]某新建房屋采用框架结构,根据地勘资料,其基底自然土层的有关物理指标为:含水量w=22%,液限w[XBL.gif]=30%,塑限w[XBP.gif]=17%,压缩系数a[XB1jian2.gif]=0.18MPa-1。[2008年真题]
试问,该基底自然土层土的分类应为下列何项所示? ( )
粉质黏土
解析:1.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4.1.9条,塑性指数I[XBP.gif]=w[XBL.gif]-w[XBP.gif]=30-17=13为黏性土,10<I[XBP.gif]<17为粉质黏土。
[单选题]某多层砌体结构房屋中的钢筋混凝土挑梁,置于丁字形截面(带翼墙)的墙体中,墙端部设有240mm×240mm的构造柱,局部剖面如下图所示。挑梁截面b×hb=240mm×400mm,墙体厚度为240mm。作用于挑梁上的静荷载标准值为F[XBzk.gif]=5kN,静荷载标准值g[XB1k.gif]=10kN/m,g[XB2k.gif]=12kN/m,活荷载标准值q[XB1k.gif]=8kN/m,q[XB2k.gif]=6kN/m,挑梁自重标准值为2.4kN/m,墙体自重标准值为5.24kN/m2。砌体采用MU10烧结普通砖、M5混合砂浆砌筑,砌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B级。[2008年真题]
[LXL20160205_1_158.gif]
试问,二层挑梁在计算倾覆点截面的弯矩设计值(kN.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提示:按由活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进行计算。
68
解析:1.根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第7.4.2条第1款,l1=3100mm>2.2hb=2.2×400=880mm,x0=0.3hb=0.3×400=120mm<0.13l1=0.13×3100=403mm;根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第7.4.2条第3款,挑梁下有构造柱,故倾覆点可取为0.5x0=60mm;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第3.2.3条第1款及3.2.4条,活荷载效应控制组合时,永久荷载组合系数取1.2,可变荷载组合系数取1.4;故由活荷载效应控制的弯矩组合设计值为:
[LXL20160214_1_35.gif]
2.根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第7.4.3条,墙体的抗倾覆力矩:M[XBr1.gif]=0.8×5.24×2.1×2.6×(1.05-0.06)=22.66kN.m。楼板、梁的抗倾覆力矩:M[XBr2.gif]=0.8×1/2×(12+2.4)×(3.1-0.06)2=53.23kN.m。所以,抗倾覆弯矩为M[XBzr.gif]=22.66+53.23=75.89kN.m。
3.根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表3.2.1-1,f=1.5MPa;根据第7.4.4条,有:ηγf×1.2bhb=0.7×1.5×1.5×1.2×240×400=181440N=181.44k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