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165
题目:某车间内设有一台电动葫芦,其轨道梁吊挂于钢梁AB下。钢梁两端连接于厂房框架柱上,计算跨度L=7000mm,计算简图如图19-21(Z)所示。钢材采用Q235-B钢,钢梁选用热轧H型钢HN400×200×8×13,其截面特性:A=83.37×10[SB2.gif]mm[SB2.gif],I[XBzx.gif]=23500×10[SB4.gif]mm[SB4.gif],W[XBzx.gif]=1170×10[SB3.gif]mm[SB3.gif],i[XBzy.gif]=45.6mm.
[JZ634_173_1.gif]
解析:1.根据《荷规》第3.2.5条: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应取1.2,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应取1.4
根据《荷规》第5.3.1条:动力系数应取1.05
在钢梁C点处的最大集中荷载设计值:F=1.2×6+1.05×1.4×66=104kN
最大弯矩设计值:[JZ634_173_2.gif]
根据《钢规》第4.1.1条:γ[XBzx.gif]=1.05
[JZ634_173_3.gif]
【命题思路】
1.本题的主要考点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基本组合的荷载分项系数的采用;
2)动力荷载动力系数的采用;
3)钢结构受弯实腹构件的抗弯强度计算。
2.根据钢结构的设计原则:
1)承重钢结构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进行设计;
2)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钢结构时,应考虑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必要时尚应考虑荷载效应的偶然组合;
3)对于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在计算强度和稳定性时,动力荷载设计值应乘动力系数。
【解题分析】
1.本题要求计算钢梁C点处的最大应力,首先应算出该点的最大弯矩设计值。构件的强度破坏属于钢结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设计范畴,故强度计算时应考虑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同时动力荷载设计值应乘动力系数。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2006年版)中的相关条款采用正确的荷载分项系数和动力荷载的动力系数算得最大集中荷载设计值后,再按单跨简支梁的内力计算公式算出钢梁C点处的最大弯矩设计值。
2.进行钢结构受弯实腹构件的抗弯强度计算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1)截面模量应取计算轴的净截面模量,题中已明确给出;
2)截面塑性发展系数的采用:本题中钢梁虽然承受动力荷载,但通常情况下车间内设置电动葫芦是为了安装和检修设备,其利用频率很低,不需要计算疲劳(否则题中会明确指出)。根据《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第4.1.1条及其条文说明,取截面塑性发展系数γ[XBzx.gif]=1.05。
3.综上所述,将相关正确数值代入《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公式(4.1.1)计算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2.[JZ634_174_1.gif]
【命题思路】
1.本题的主要考点为钢结构受弯构件的挠度计算。
2.根据钢结构的设计原则: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钢结构时,应考虑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包括影响结构、构件和非结构构件正常使用或外观的变形,故挠度计算时应考虑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对于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在计算疲劳和变形时,动力荷载标准值不乘动力系数。
3.《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附录A表A.1.1规定了受弯构件的挠度容许值。挠度容许值有两种控制指标:[v[XBT.gif]]为永久和可变荷载标准值产生的挠度(如有起拱时应减去起拱数值)的容许值;[v[XBQ.gif]]为可变荷载标准值产生的挠度的容许值。对于仅设有悬挂起重设备的梁和桁架而言,恒载相比活载很小,设计时该类受弯构件的挠度容许值应取[v[XBQ.gif]]为控制指标。
以本题为例:
[JZ634_175_1.gif]
[JZ634_175_2.gif]
可见两者很接近,设计时应取[v[XBQ.gif]]=L/500为控制指标,而不应取[v[XBT.gif]]=L/400。
【解题分析】
1.《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第3.5.2条规定:计算结构或构件的变形时,可不考虑螺栓(或铆钉)孔引起的削弱。本题要求计算钢梁挠度,取毛截面惯性矩进行计算。
2.本题应取活荷载标准值进行计算,如采用活荷载设计值则会得出错误答案。
3.单跨简支梁跨中挠度的计算公式属于常用的结构构件变形计算公式,考生应当掌握此类公式。
3.根据《钢规》附录B.1:β[XBzb.gif]=1.9
[JZ634_175_3.gif]
[JZ634_175_4.gif]
[JZ634_175_5.gif]
[JZ634_175_6.gif]
【命题思路】
1.本题的主要考点为简支钢梁的整体稳定性系数[JZ634_115_1.gif][XBzb.gif]的计算。
2.钢结构的稳定性能是决定其承载力的一个特别重要的因素。钢结构受弯构件一般来说高而窄,其侧向刚度很差,如果在其侧向没有足够多的支承,当弯矩作用达到某一限值时,钢梁会突然发生侧向弯曲和扭转变形而破坏,此现象称为弯扭屈曲,也称为丧失整体稳定。因此,对于在最大刚度主平面内受弯的构件,设计时应考虑其整体稳定性的计算。
3.简支钢梁的整体稳定性系数[JZ634_115_1.gif][XBzb.gif]的计算较为繁杂,故在本题提示中给出了梁整体稳定的等效临界弯矩系数β[XBzb.gif]的计算值,以减少该题的计算工作量。
【解题分析】
1.本题中钢梁不符合《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第4.2.1条所示情况,应计算其整体稳定性。
2.《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附录B.5受弯构件整体稳定性系数的近似计算公式,仅适用于均匀弯曲的受弯构件或压弯构件,不应用于计算本题中钢梁的整体稳定性系数。
3.对于等截面焊接工字形和轧制H型钢简支梁,应根据《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附录B.1计算其整体稳定性系数。特别要注意的是,当按《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公式(B.1-1)算得的[JZ634_115_1.gif][XBzb.gif]值大于0.6时,应采用公式(B.1-2)计算的[JZ634_115_1.gif][SBdouhaoXBzb.gif]代替[JZ634_115_1.gif][XBzb.gif]值。
查看原题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某新建房屋采用框架结构,根据地勘资料,其基底自然土层的有关物理指标为:含水量w=22%,液限w[XBL.gif]=30%,塑限w[XBP.gif]=17%,压缩系数a[XB1jian2.gif]=0.18MPa-1。[2008年真题]
试问,该基底自然土层土的分类应为下列何项所示? ( )
粉质黏土
解析:1.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4.1.9条,塑性指数I[XBP.gif]=w[XBL.gif]-w[XBP.gif]=30-17=13为黏性土,10<I[XBP.gif]<17为粉质黏土。
[单选题]某多层砖房,每层层高均为2.9m,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盖,纵、横墙共同承重,门洞宽度均为900mm,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平面布置如下图所示。[2007年真题]
[LXL20160205_1_166.gif]
当房屋总层数为三层时,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要求的构造柱数量的最小值,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14
解析:1.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7.3.1条规定,8度3层时,楼梯间四角、楼梯斜梯段上下端对应的墙体处、外墙四角和对应转角、单元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楼梯间对应的另一侧内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均应设置构造柱,故构造柱总数为8+4+2=14个,如下图所示。
[LXL20160214_1_52.gif]
2.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7.3.1、7.3.2条规定,8度6层时,房屋高度H=6×2.9=17.4m,属于房屋高度接近表7.1.2的情况;根据表7.1.4,最大宽高比为2,所以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5.8m。除按上题设置构造柱外,内墙与外墙交接处应设构造柱,故构造柱总数为14+4+2+1=21,如下图所示。
[LXL20160214_1_53.gif]
3.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7.3.2条规定,构造柱截面尺寸不小于240mm×180mm,8度时房屋层数若超过5层,纵筋采用4Φ14,箍筋直径不小于6mm,其间距不大于200mm。
[单选题]某土坡高差5.2m,采用浆砌块石重力式挡土墙支挡,如下图所示。墙底水平,墙背竖直光滑;墙后填土采用粉砂,土对挡土墙墙背的摩擦角δ=0;不考虑地面超载的作用。[2007年真题]
[LXL20160214_1_141.gif]
条件同题。土对挡土墙基底的摩擦系数μ=0.42。当不考虑墙前被动土压力的作用时,试问,挡土墙的抗滑移安全度(抵抗滑移与滑移作用的比值),最接近于下列何项数值? ( )
1.32
[单选题]某五层砖砌体房屋,各层层高均为3m,采用现浇混凝土楼、屋盖,横墙承重。该房屋位于抗震设防烈度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g的地区,计算简图如图3-4(Z)所示。已知集中于各楼层、屋盖的重力荷载代表值相同,G1~G5=2000kN。
[JZ634_277_1.gif]
试问,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时,顶层的地震作用标准值(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提示:假定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为F[XBEzk.gif]。
0.333F[XBEzk.gif]
[单选题]某截面尺寸为300mm×700mm的剪力墙连梁,如下图所示,h[XBxB0.gif]=660mm,净跨l[XBzn.gif]=15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纵筋采用HRB335级钢([LXL20160121_2_1.gif],f[XBzy.gif]=300N/mm2),箍筋和腰筋采用HPB235级钢(Φ)。抗震等级为一级。[2009年真题]
[LXL20160216_1_5.gif]
已知连梁上、下部纵向钢筋配筋率均不大于2%,钢筋直径均不小于20mm,试问,该连梁箍筋和腰筋按下列何项配置时,能全部满足《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的最低构造要求且配筋量最少? ( )
提示:梁两侧纵向腰筋为Φ10@200时,其面积配筋率=0.262%;梁两侧纵向腰筋为Φ12@200时,其面积配筋率=0.377%。
箍筋Φ10@100,腰筋Φ12@200
解析:1.A项,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7.2.27条第2款和表6.3.2-2,抗震等级为一级,箍筋最小直径为10mm,最小间距100mm,可知错误;B项,根据7.2.27条第4款,跨高比1500/700;2.5,两侧腰筋的面积配筋率不小于0.3%,故错误;CD均满足要求,C配筋量少,为最优选项。
2.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表3.8.2,连梁受剪状态时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γ[XBRE.gif]=0.85;根据式(7.2.22-3),跨高比不大于2.5,按连梁截面尺寸控制所允许承担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最大值为:
[LXL20160216_1_104.gif]
=667.4kN;已知抗震等级为一级,
根据式(7.2.21-1),连梁剪力增大系数η[XBzvb.gif]=1.3,若满足规范强剪弱弯要求,[LXL20160217_1_1.gif]即;[LXL20160217_1_2.gif]假定调整后的连梁剪力设计值达到按其截面尺寸控制所允许承担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最大值V[XBbmax.gif],满足规程强剪弱弯要求的截面受弯承载力设计值最大值为:[LXL20160216_1_105.gif];
按M[XBbmax.gif]计算连梁所需上、下部纵向钢筋为:[LXL20160216_1_106.gif]。
[单选题]某15层框架-剪力墙结构,其平立面示意如图25-29(Z)所示,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对风荷载不敏感,房屋高度58m,首层层高5m,二~五层层高4.5m,其余各层层高均为3.5m,该房屋属丙类建筑,所在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Ⅲ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假定,在规定的水平作用下,该结构底层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为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60%,已知底层某框架柱截面为800mm×800mm,剪跨比大于2,混凝土强度等级C40(f[XBzc.gif]=19.1N/mm2)。在不采用有利于提高轴压比限值的构造措施的条件下。试问,满足规范轴压比限值要求时,该柱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轴压力设计值(kN)最大值,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提示: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作答。
7950
[单选题]某混凝土单筋矩形截面简支梁,截面尺寸和配筋如下图所示,采用C30混凝土,HRB335纵筋,安全等级为二级。
[LXL20160121_46_1.gif]
该梁能承受的弯矩设计值(kN·m)与下列( )项数值接近。
151.6
解析:1.由于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表8.2.1,纵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应为35mm,取a[XBzs.gif]=45mm,有效高度h0=500-45=455mm。根据式(6.2.10-2)及式(6.2.10-3),α1f[XBzc.gif]bh0ξ=f[XBzy.gif]A[XBzs.gif],则:
[LXL20160203_1_91.gif];根据式(7.2.1-1),M≤α1f[XBzc.gif]bh02ξ(1-0.5ξ),则该梁能承受的弯矩设计值为:M=14.3×250×4552×0.2316×(1-0.5×0.2316)=151.56kN·m。
2.A项,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第9.2.13条,当梁腹高h[XBzw.gif]≥450mm时,梁两侧应配纵向构造筋,其截面面积不应小于0.001bh[XBzw.gif],间距不宜大于200mm。本梁h[XBzw.gif]=h0=455mm>450mm,应配腰筋。B项,0.001bh[XBzw.gif]=0.001×250×455=113.82;1[LXL20160121_2_1.gif]10构造纵筋:A[XBzs.gif]=78.5;113.82。D项,2[LXL20160121_2_1.gif]10构造纵筋:A[XBzs.gif]=157;113.82,太密,不太合理。C项,1[LXL20160121_2_1.gif]14:A[XBzs.gif]=153.9>113.82,间距(455-42)/2=207mm≈200mm,且1[LXL20160121_2_1.gif]14与架立筋直径相同,方便施工,更合理。
3.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式(6.2.10-2)及式(6.2.10-3)有:α1f[XBzc.gif]bh0ξ=f[XBzy.gif]A[XBzs.gif]-f[SB′XBy.gif]A [SB′XBs.gif];将数据代入得:
[LXL20160203_1_92.gif];根据式(6.2.10-1),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M≤α1f[XBzc.gif]bh02ξ(1-0.5ξ)+f[SB′XBy.gif]A [SB′XBs.gif] (h0-a [SB′XBs.gif])=14.3×250×4552×0.1748×(1-0.5×0.1748)+300×308×(455-42)=156.23kN·m,弯矩设计值提高值为:(156.23-151.59)/151.59=3.06%。
[单选题]某基础承受上部结构传递的F、M、V等荷载作用。基础自重设计值和基础上的土重设计值为G=155kN,已知计算出基础底面边缘的最大和最小压力设计值分别为p[XBmax.gif]=315kN/m2和p[XBmin.gif]=105kN/m2,如下图所示。
[LXL20160214_1_145.gif]
基础柱边截面Ⅰ-Ⅰ的弯矩设计值M[XBⅠ.gif]最接近于( )kN·m。
191.5
解析:1.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8.2.7条第3款,对于矩形基础,地基反力设计值为:[LXL20160215_1_26.gif]
已知a1=1m,l=2m,a′=0.4m,p[XBmax.gif]=315kPa,
则可计算得基础柱边界面Ⅰ—Ⅰ的弯矩设计值M[XBⅠ.gif]为:
[LXL20160215_1_27.gif]
2.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8.2.7条第3款,已知l=2m,a′=0.4m,b=2.5m,b′=0.5m,p[XBmax.gif]=315kPa,p[XBmin.gif]=105kPa,则可计算得基础柱边截面Ⅱ—Ⅱ的弯矩设计值为:
[LXL20160215_1_28.gif]
[多选题]用分层法计算构件内力时,要用到框架柱的线刚度,这时,柱计算高度z,是否需要按《混凝土规范》的表7.3.11-2计算?通常考试时,图中给出的长度是计算长度吗?或者,这里的线刚度直接用层高计算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