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头针针刺手法,捻转速度要求每分钟达到50次左右
100次左右
150次左右
200次左右#
300次左右
- 一般情况下,太阳病的自然病程约是一二天
三四天
六七天#
十一二天
以上皆不是
- 某男,44岁。突发性耳聋,呜声隆隆,伴畏寒,发热,脉浮。针灸治疗应选的是( )太冲、丘墟、翳风、足三里
中渚、侠溪、太冲、耳门
听会、耳门、太冲、三阴交
肾俞、听宫、侠溪、足三里
翳风、听宫、中渚、侠溪#
- 《金匮要略》论胸痹的典型证候是"夺血者无汗"的生理基础是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
咳嗽气喘,不得平卧
心痛彻背
胸闷憋气
胸中刺痛气为血帅
血为气母
汗为心液
津血同源#
气能行津
- 逍遥散的药物组成中不包括半夏泻心汤的组成药物,由除小柴胡汤去柴胡、生姜外,还有白术、柴胡
茯苓、白芍药
甘草、当归
薄荷、生姜
当归、牡丹皮#黄连、干姜#
栀子、生姜
黄芪、煨姜
黄柏、柴胡
黄连、生姜
- 属于足少阴肾经的穴位有不属于艾炷灸的是石门
太溪#
太白
涌泉#
复溜#隔姜灸
间接灸
瘢痕灸
蒜泥灸#
直接灸艾炷灸包括直接灸和间接灸;蒜泥灸属于其他灸法中天灸的一种。
- 消风散的主治病证是用灸法矫正胎位,效果最好的穴位是白喉
隐疹
破伤风
偏头痛
风疹湿疹#关元
气海
至阴#
昆仑
合谷
- 清热药是治疗戒毒综合征兼见肌肉抽搐者,可在基础方的基础上加药性寒凉,以清解表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药性寒凉,以透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药性寒凉,以清解半表半里之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药性寒凉,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
- 下列何经行于前臂两骨之间手阳明大肠经
手少阴心经
手太阴肺经
手少阳三焦经#
手太阳小肠经
- 按五行规律,肝病及心的是组成十二经脉名称的是( )子病犯母
母病及子#
相乘传变
相侮传变
相克阴阳、五行、脏腑
五行、手足、阴阳
脏腑、手足、五行
手足、阴阳、脏腑#
表里、阴阳、脏腑
- 原文“大病瘥后,劳复者”,用下列何方治疗?针刺治疗血瘀胸痹组方首选竹叶石膏汤
栀子厚朴汤
栀子甘草豉汤
牡蛎泽泻散
枳实栀子豉汤#太冲、少冲、内关、膻中、血海
郄门、内关、膻中、血海、膈俞#
内关、膻中、丰隆、肺
- 肝气郁结证一般不出现( )患者李某,男,65岁。腰膝酸软,大便干燥,艰涩难解,甚至秘结不通,而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迟。治宜选用( )情志抑郁
咽部异物感
胸胁胀痛
视物模糊#
经期腹胀痛一贯煎
济川煎#
增液汤
肾
- 下列穴位中,督脉和手足三阳经的交会穴是( )胃下垂症见恶心者可在基本方的基础上加百会
风府
大椎#
水沟
至阳太冲
脾俞
足三里
内关#
胃俞内关有和胃降逆止恶之功;太冲可用于疏肝理气,脾俞、胃俞、足三里为治疗胃
- 下列何项不是玉屏风散的药组位于肩关节部位的穴位是黄芪
防己#
防风
白术
大枣肩贞#
肩井
肩外俞
肩中俞
曲垣
- 苓桂术甘汤的功用是艾卷灸按照操作方法可分为温阳健脾,行气利水
温阳化饮,健脾利湿#
祛湿和胃,行气利水
利水消肿,理气健脾
利水渗湿,温阳化气温和灸和实按灸
雀啄灸、温和灸和回旋灸
悬灸、实按灸和太乙神针
太乙神
- 除哪个穴之外,均与肚脐在同一水平十五络脉的作用主要有神阙
中注#
肓俞
大横
天枢加强十二经中表里两经的联系#
补充十二经脉循环行的不足#
沟腹、背和全身经气#
联系同名经脉
沟通表里两经的经气#
- 治疗惊风的基本处方是以下哪穴不是治疗癫痫的常用穴:水沟#
中冲#
足三里
合谷#
太冲#后溪
鸠尾
腰奇
间使
神道#
- 李某。患感冒发烧,在治疗中身热逐渐上升,曾屡进西药退热剂,8天后仍发热39℃,现口燥渴不解,咽微痛,背微恶风寒,脉象洪大,苔薄黄,可在基础方上再加白虎加人参汤#
白虎汤
大青龙汤
桂枝汤
以上都不是复溜#
涌泉
太白
太溪
- 不属于在"扶正"治则指导下确定的治法是发汗#
滋阴
养血
益气
扶阳
- 秋三月,此谓治疗目内眦、头项、腰背病症常用申脉配容平#
发陈
蕃秀
闭藏
肃杀外关
内关
后溪#
委中
足临泣
- 桃核承气汤的适应证为下列特定穴中治疗急性病证应首先选用阳明腑实证
下焦蓄水证
水热互结证
下焦蓄血证#
以上都不是原穴
俞穴
八会穴
八脉交会穴
郄穴#
- 症见腹痛喜温、肠鸣泄泻、苔白滑、脉沉迟( )大肠虚证
大肠实证
大肠寒证#
冶宜取大肠募穴和下合穴#
治宜取手、足阳明经腧穴和大肠募穴
- 可用柴胡治疗的病证有腧穴分布类包括外感表热#
湿热
暑热
少阳热#
阴虚内热经穴#
奇穴#
阿是穴#
特定穴
五腧穴
- 患者,女,23岁。痛经9年,经行不畅,小腹胀痛,拒按,经色紫黯,夹有血块,血块下后痛即缓解,脉沉涩。治疗应首选( )足三里、太冲、三阴交
中极、次髎、地机#
合谷、三阴交
曲池、内庭
合谷、归来
- 某女,45岁。因思虑过度,二年不寐,百药无效,脉缓。据《内经》情志相胜的原理,当采用以下何种治法患者咳嗽,咳痰量多,清稀色白,舌苔白滑,脉弦滑
- 病程较长,夹有不消化食物,腹部隐痛喜按,舌淡苔薄白,脉细者针灸治疗宜太冲
蠡沟#
行间
中封
中都针灸并用,补法
只灸不针,泻法
针灸并用,补泻兼施
只针不灸,补泻兼施本证为脾气虚弱,用补法。
- 用背俞穴治疗耳聋,应首选( )肺俞
三焦俞
肝俞
肾俞#
脾俞背俞穴不但可治疗与其相应的脏腑病症,也可以治疗与脏腑相关的五官九窍、皮肉筋骨等病症。肾开窍于耳,故治耳聋取肾俞。
- 平补平泻法是手太阳小肠经的起止穴分别是:以泻为主,兼有补法
进针得气后均匀地提插捻转#
以补为主兼有泻法
既有补的成分,又有泻的成分
比较平和的补泻方法少冲、听宫
少泽、听会
少冲、耳门
少泽、听宫#
关冲、耳门
- 头针治疗痴呆头针用穴可有颞后线#
额旁线
颞前线#
额中线#
顶中线#额旁1线多用于治疗冠心病、支气管炎、失眠等。
- 下列哪项不符合阴证的临床特点明代李时珍的针灸学著作是( )身重蜷卧
静而少言
腹痛喜按
大便溏泄气腥
小便短赤涩痛#《针灸大成》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针灸甲乙经》
《奇经八脉考》#
《针灸资生经》
- 痰、饮、水、湿同源而异流,其中最清稀的是饮食失宜包括痰
饮
水#
湿
以上均非暴饮暴食#
过饥#
过饱#
过食肥甘#
过食辛辣#
- 大定风珠所含的"三甲"药物为麻子仁丸的药物组成为龙骨、牡蛎、龟甲
鳖甲、牡蛎、龟甲#
龙骨、牡蛎、鳖甲
龙齿、龟甲、珍珠母
龙骨、牡蛎、珍珠母小承气汤加麻仁、杏仁、白芍、白蜜#
小承气汤加麻仁、桃仁、白芍、白
- 蜂蜜的功效是患者头痛身微热,口渴咽干,干咳无痰,舌红苔薄白而干,脉浮数。治宜选用补中、缓急#
润肺止咳#
解毒#
润肠通便#
调和药性桑菊饮
麻杏甘石汤
桑杏汤#
清燥救肺汤
止嗽散
- 白花蛇的功效是:( )位于胸部正中线旁开4寸的经脉是祛风,解表,止痛
祛风,通络,利尿
祛风,活络,定惊#
祛风湿,强筋骨
祛风湿,治骨鲠足太阴脾经
手太阴肺经
足少阴肾经
手厥阴心包经
足阳明胃经#
- 《灵枢·五变》中“一时遇风,同时得病,其病各异”揭示了下述何种观点按八脉交会穴的应用,列缺配照海的主治范围是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因地制宜
体质不同,发病各异#
因时制宜
风为百病之长眼病
牙病
耳病
咽喉病#
舌体病
- 全舌青紫的主病是患者大便稀溏,臭如败卵,苔厚腻,脉滑。治疗除主穴外,可配用的腧穴是( )瘀血阻于某局部
全身性血行瘀滞#
某些食物中毒
热盛伤津
阴寒内盛神阙
三阴交
中脘#
手三里
关元
- 黄芪的功效为少商穴位于( )益卫固表#
利尿消肿#
缓和药性
补气升阳#
托毒生肌#食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
拇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
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中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
食指末节桡侧,距
- 需要先煎的药物是( )。肺热咳嗽,甚则气急欲喘,日晡尤甚,舌红苔黄,脉细数者,治疗宜用( )龟甲#
朱砂
槟榔
金银花
蜈蚣麻杏石甘汤
白虎汤
泻白散#
葛根芩连汤
贝母瓜蒌散介壳与矿物类药物,药力难于煎出,应打碎先煎
- 欲便不得,嗳气频作,脘腹痞满,纳少,期门,太冲
支沟,太冲#
支沟,上巨虚
支沟,大横,上巨虚
以上均不是
- 营气的生理功能是治疗小儿泄泻的主穴是化生血液#
推动生长发育
助肺呼吸
护卫肌表
营养全身#神阙、天枢、足三里、阴陵泉
中脘、内关、足三里、合谷
神阙、大肠俞、上巨虚、三阴交#
天枢、下脘、上巨虚、关元
足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