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经后期是指三叉神经痛的上颌支,在基本处方上加月经周期延后3、5日
月经周期延后7日以上#
40~50日一行#
连续2个周期以上#
经期7日以上翳风
颊车
颧髎#
迎香#
阳白
- 针灸治疗疟疾应取的主穴为大椎#
内关
后溪#
间使#
公孙
- 既是脾经络穴又属于八脉交会穴的是( )百会、长强、足三里治痔疮属什么配穴法公孙#
丰隆
后溪
列缺
阴陵泉局部
远端
上下
三部#
前后长强属局部、次髎属邻近、足三里属远端
- 斜刺法的进针角度是治疗偏头痛,除局部穴外,还应选用的是( )15°左右
30°左右
45°左右#
70°左右
35°左右手足少阳、足厥阴经穴#
手厥阴、手少阴、手少阳经穴
足太阳、足少阳、足厥阴经穴
任脉、督脉、足少阳经穴
手阳
- 消肿止痛,息风定惊#
清热解毒,息风止痉,化痰开窍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祛痰利咽
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利尿通淋
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经穴
络穴#
原穴
八会穴
八脉交会穴#
- 镇肝熄风汤的君药为与足阳明胃经相关连的是白芍
生龟板
怀牛膝#
代赭石
鲜生地喉咙
下齿
上齿#
目系
舌本
- 治疗热淋,可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行间#
委中
大椎
曲池
昆仑行间可泻热止痛。
- 搜集仲景旧论,整编成册而为《伤寒论》的医家是治疗乳少的基本处方是孙思邈
成无己
朱肱
王叔和#
林亿气海
膻中#
太冲
少泽#
乳根#气海用于气血亏虚证,太冲用于肝郁气滞证。
- 下列不属原络配穴的是肺经实证取阴谷穴为( )太冲、光明
太溪、大钟#
神门、支正
太渊、偏历
阳池、内关子母补泻法#
荥主身热
阴经郄穴治血证
合治内腑
相交经脉病证太溪、大钟同属肾经,不是表里经。
- 仲景《中风历节病篇》论述历节病的成因有( )下列何项不是朱砂安神丸的组方肝肾不足,水湿浸渍#
阴血不足,外受风邪#
阳虚失温,寒邪直中
气虚饮酒,汗出当风#
房劳伤肾,肾虚水泛莲心#
黄连
生地
当归
炙甘草
- 可治毒蛇咬伤的中药是关于崩漏的叙述,以下哪项是错误的:石韦
茯苓
金钱草#
车前子
地肤子崩漏的主要病机是带脉损伤,不能固摄#
必选关元、中极等任脉的腧穴
主穴是气海、隐白、三阴交
属虚者,针刺用补法,酌情用灸
属
- 附子汤和真武汤中均有的药物是( )厥阴病证属于( )附子#
获苓#
生姜
白术#
芍药#表寒里热
表热里寒
上热下寒#
上寒下热
寒热往来
- 应注意避开血管针刺的是( )光明穴位于列缺
合谷
血海
太渊#
鱼际在面部,目外眦旁,眶外缘处
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
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外踝尖上7寸,腓骨后缘
外踝尖上5寸,腓骨前缘#
- 被誉为“中国针灸四大通鉴”的专著包括下列各组腧穴中,两穴相距3寸的是( )中国针灸经络文献通鉴#
中国针灸史图鉴
中国针灸证治通鉴#
中国针灸穴位通鉴#
中国针灸刺法灸法通鉴#曲骨-中极
曲骨-关元
曲骨-石门#
中极-
- 风热病邪的致病特点( )紫苏的功效是伤人急速、易犯阳明
多以口鼻而入#
易困阻中焦、阻滞脾胃
可逆传心包#
以肺为病变中心#发汗解表#
温中止呕
解鱼蟹毒#
行气宽中#
宣通鼻窍
- 关于乳少,以下哪项叙述是不正确的:下列各项,不属于丹毒称谓的是其发病与足厥阴肝经、足阳明胃经有关
分为虚实两证
实证取足阳明胃经穴为主#
以膻中、乳根、少泽等为主穴
虚证毫针刺用补法抱头火丹
火丹脚
赤游丹
流
- 善于矫正胎位的腧穴为( )下列穴位中治疗痛经应首选大敦
足窍阴
至阴#
隐白
三阴交上髎
次髎#
中髎
下髎
中极
- 使君子的功效是下列方剂组成中含有烧生姜的方剂是驱虫消积#
杀虫疗癣
行气利水
燥湿止痒
清热解毒小青龙汤
吴茱萸汤
生化汤
逍遥散#
温经汤
- 复发汗《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云:“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之下……若心下满而掣痛者,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病本在表,经五六日,证见“呕而发热”,故“柴胡汤证具”。少阳病禁用汗、
- 下列腧穴中,不位于瞳孔直下的是( )心的募穴是承泣
地仓
颊车#
巨髎
四白膻中
巨阙#
鸠尾
中庭
中府
- 手不能举,足不能立,咀嚼乏力,舌伸外出,涎流不禁,神情呆滞,反应迟钝,四肢不温,舌淡,可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大肠俞
中脘#
脾俞#
胆俞
足三里#
- 针灸治疗缺乳,应选取以下哪些腧穴为主( )治疗腱鞘炎的方法有乳根、膻中、少泽#
乳根、太冲、足三里
乳根、内关、期门
膻中、少泽、太冲
肝俞、膻中、少泽拔罐
针刺#
穴位贴敷#
穴位注射#
艾灸#拔罐法不适宜腱鞘炎
- 下列各项中,对经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其循行均起始于四肢末端
行于体表,不入内脏
有刚筋、柔筋之分
手三阴经筋起于贲#
足三阴经筋起于足趾
- 五苓散中不应见下列属于四缝穴主治病证的是心下痞#
小便不利
微热消渴
心下悸
脉浮数高热
癫痫
昏迷
小儿疳积#
毒蛇咬伤
- 肺痈与肺痿的鉴别主要有哪些症状( )针灸治疗腰痛所选取的主要经脉是胸痛与不痛#
吐浊唾与涎沫
脉数实与虚数#
息粗与息微
咳嗽与不咳手太阳和足太阳经
手足少阳经
督脉
足太阳和足少阴经#
足阳明经
- 脐周腹痛宜取经过大椎穴的经脉是( )中脘
大横
天枢#
气海
关元足阳明经#
足太阳经#
手太阳经#
手少阳经#
手阳明经#脐周痛病位多在大肠,故多取其募穴天枢。
- 妊娠呕吐加用三阴交、丰隆的治疗作用是脾湿痰瘀型扁平疣的治则是健脾和胃
补益脾胃
健脾化痰#
开胃进食
清头明目疏风解表
健脾祛湿#
化痰通络#
镇肝熄风
疏肝解郁三阴交、丰隆具有健脾利湿化痰的作用。
- 可用于暑湿泄泻,利小便以实大便的药物是用药配合组方体现补气固冲以治其本,收涩止血以治其标特点的方是茵陈
通草
瞿麦
车前子#
海金沙完带汤
固冲汤#
泰山磐石散
归脾汤
固经丸
- 下列不属于五脏所藏的是治疗疔疮的耳穴基本处方是:( )、肾上腺、枕心藏神
肝藏魂
肺藏魄
脾藏意
肾藏智#神门#
交感
疔疮相应部位#
内分泌
肝神门可消炎镇痛;相应部位可通经活络止痛。
- 小儿脉象浮而有力主病是治疗风湿痹痛,兼有肝肾不足,宜选用的药物是表虚证
里虚证
里实证
表实证#
食积证羌活
独活
桑寄生#
威灵仙
秦艽
- "阴平阳秘"依据的阴阳关系是治疗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兼寒饮伏肺,咳嗽气喘,痰多清稀者,应首选:( )对立制约
交感互藏
互根互化
相互转化
相互为用#附子
肉桂
干姜#
细辛
高良姜所谓阴平阳秘,就是通常所说的阴阳平衡,
- "春伤于风,邪气留连"而发生的病证是耳穴"脾"位于疟疾
洞泄#
温病
咳嗽
濡泻耳舟
耳轮
耳甲#
耳垂
三角窝耳穴"脾"位于耳甲腔的外上方。
- 治疗痫病在夜间发作加在三阴交处交会的经脉是肝俞
太冲
太溪
肾俞
照海#心、肝、肾经
肝、脾、肾经#
肺、肾、心经
脾、胃、肾经
脾、肺、肾经
- 治疗温热病壮热,痉挛抽搐,或痰热蒙闭心窍,神昏口噤者,首选( )强调双手协同针刺,且对后世影响颇大的著作是羚羊角
牛黄#
冰片
麝香
苏合香《素问》
《针灸甲乙经》
《难经》#
《针经指南》
《神应经》
- 八正散的功用是针灸治疗泄泻,下列哪项叙述不正确清热化湿,理气和中
利湿化浊,清热解毒
清热凉血,利水通淋
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利湿清热,疏风止痛艾灸神阙穴只适于虚证泄泻#
艾灸神阙穴适于所有类型泄泻
肾阳虚可用隔
- “阳明病,法多汗,反无汗,其身如虫行皮中状”的机理有可能是( )在手小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的腧穴是:发黄后期,湿邪阻于肌肤#
津血不足,肌肤腠理去陈生新功能下降#
素体津气不足,汗出无源#
热欲外越不得汗,热
- 肌肤麻木适宜用瘾疹湿邪较重者可在基本方的基础上加走罐
针罐
闪罐#
药罐
刺络拔罐内关
天突
委中
阴陵泉#
三阴交#
- 治疗癔病意识障碍者,可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与上牙痛关系最密切的经脉是( )风池
水沟#
风府
印堂
百会#手阳明大肠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阳明胃经#
足少阳胆经
手少阳三焦经水沟、百会醒神开窍。
- 加强足三阴、足三阳经脉与心脏联系的是( )针灸治疗面瘫的原则是奇经
别络
经别#
经筋
正经活血通络#
疏调经筋#
针灸并用#
补法
不用灸法面瘫只有在后期出现气血不足时才用补法。
- 在真脏脉中,主脾肾阳气衰败,提示神气涣散,生命即将告终的脉象是属于足阳明胃经的穴位是( )弹石脉
转豆脉
偃刀脉
屋漏脉#
鱼翔脉库房#
俞府
天溪
周荣
神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