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患者产后不久,见少腹满如敦状,时腹部隐痛,大便稍结,小便微难而口不渴,舌质偏红,苔白,脉沉缓,其治疗宜用下列哪一种病证不可用下法五苓散
甘遂半夏汤
抵当汤
土瓜根散
大黄甘遂汤#痉病
宿食
脾约
肠痈
暍病#
- 《素问·痿论》认为“痿躄”的主要病机是风热之邪侵袭肺卫宜用( )宗筋弛纵
骨枯髓虚
胞络阻绝
肺热叶焦#
肌肉濡渍麻杏石甘汤
桑杏汤
杏苏散
桑菊饮#
银翘散#
- 《素问·六节藏象论》藏象的含义是泻心汤主治( )脏藏而隐,象现而彰#
藏为主,象为副
藏应于象,象应于藏
藏主内,象主外
以上都不是吐血#
便血
衄血#
咯血
崩漏下血
- 斑的治疗原则是( )湿温湿重于热的证型有( )清热解毒
清胃泄热#
清营泄热
凉血化斑#
透热转气邪遏卫气#
湿困中焦#
湿阻膜原#
泌别失职#
伤络便血
- 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功效的药有桃核承气汤中,用桂枝的主要作用是大血藤
大青叶#
板蓝根#
青黛#
野菊花调和营卫
通阳化气行水
通经活血#
温通心阳
温通心阳、平冲降逆
- 用芦荟治疗小儿虫积腹痛,是取其什么功效麦芽与谷芽的其同主治证是软坚泻下
清热
杀虫#
逐水
疗疳#断乳、乳房胀痛
脘腹冷痛
肝胃不和之胁痛
脾虚食少#
米面薯芋食滞证#
- 泽泻、猪苓利水力强,可同用治五苓散证与猪苓汤证的共同症状为( )小便不利#
水肿#
泄泻#
淋证#
经闭乳少发热#
脉浮#
渴欲饮水#
小便不利#
小便涩痛
- 治疗滑脱诸证,下列哪二药常配伍使用《素问·经脉别论》所言的肺通调水道理论,对治疗水肿病的方法有重要启迪的是代赭石
煅牡蛎#
牡丹皮
煅龙骨#
煅石膏温阳利水
攻逐水饮
渗淡利水
提壶揭盖#
以上均是
- 脾约证的脉象是脉滑而疾
脉沉迟
趺阳脉浮而涩#
脉浮大
脉微涩
- 海螵蛸的功效是小青龙加石膏汤证的病机为固精止带#
收敛止血#
制酸止痛#
收湿敛疮#
敛肺止汗寒饮内停、肺气失宣
寒饮郁肺、气机不降
寒饮郁肺、邪郁化火
外寒内饮、饮重于热#
外寒内饮、热重于饮
- 下列有关鸡内金的描述,正确的是性味甘平#
归脾、胃、小肠、膀胱经#
化坚消石#
研末服比煎剂好#
脾虚无积滞者慎用#
- 《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说的“精明者,所以视万物,别白黑”之“精明”,是指春温发于气分可见的证型有( )精气神明
水谷精气
神气
眼睛#
心里热兼表
热郁胆腑#
热郁胸膈#
热灼胸膈#
热与血结
- 《至真要大论》属“湿”的病机为下列哪些病证可用肾气丸治疗( )诸病腑肿,疼酸惊骇
诸病水液,澄彻清冷
诸痉项强#
诸暴强直
诸胀腹大虚劳腰痛,饮水一斗,小便一斗#
短气有微饮,小便不利#
皮水,一身面目黄肿,其脉沉,小
- 下列哪项不属于用大承气汤急下的理由《金匮要略》论历节病的成因是保存阴液
防止传变
遏止亡阴
燥屎已成#
燥实势迅外感风寒湿之气
肝肾亏虚,筋骨失养
肝肾亏虚,风寒湿侵#
肝肾不足,寒伤骨髓
阳气亏虚,血行不利
- 关于止咳平喘药的选择用药,应该是烂喉痧之逆证可见( )肺热肺火咳喘选用马兜铃、枇杷叶#
邪实壅肺的咳喘实证选用桑白皮、葶苈子#
肺燥久咳选用紫菀、款冬花#
肺虚久咳选用白果#
肺气上逆咳喘选用苏子、苦杏仁#丹
- 白头翁治疗热毒血痢,是取其什么功效某女,31岁。因流产而失血过多,导致月经不调,久不再孕。其病在哪经清热燥湿
止血
清热解毒#
利湿浊
凉血止痢#督脉、带脉
任脉、带脉
督脉、任脉
冲脉、任脉#
冲脉、带脉
- "血痹虚劳篇"中"脉大为劳",其机理是恶寒少汗,身热不扬,午后热象较显,头重如裹,身重肢倦,胸闷脘痞,苔白腻,脉濡缓,治宜阴虚阳浮#
阴虚火旺
阴竭阳脱
饮盛格阳
精气内损藿香正气散
藿朴夏苓汤#
雷氏清凉涤暑法
雷氏宣透
- "从者反治"包括下述内容( )在对直肠癌进行诊断的过程微者逆之
甚者从之#
热因热用#
寒因寒用#
通因通用#在肿瘤的中心
在溃疡的边缘#
取1~2块组织
越深越好
以上都对
- 清营凉血法的作用是:( )清营泄热#
清热燥湿
滋养阴液#
通络散血#
凉血解毒#
- 关于止咳平喘药的选择用药,应该是肺热肺火咳喘选用马兜铃、枇杷叶#
邪实壅肺的咳喘实证选用桑白皮、葶苈子#
肺燥久咳选用紫菀、款冬花#
肺虚久咳选用白果#
肺气上逆咳喘选用苏子、苦杏仁#
- 太阴病的基本表现包括( )自利不渴#
时腹自痛#
腹满而吐#
不欲饮食#
胸下结硬
- 《至真要大论》“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是指以下哪些为大陷胸汤证的辨证要点( )清热
散寒
养阴#
补阳
以上均不是心下硬满#
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
舌上燥而渴#
大便秘结#
日晡小有潮热#
- 肠套叠应当进行手术治疗的情况有十枣汤在服法上要求:空气或钡剂灌肠复位不成功#
病期超过3天
出现腹膜刺激征#
肠坏死#
肠穿孔#顿服
日再夜一服
昼三夜二服
日二服
平旦服#
- 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
呕而脉弱,身有微热,见厥者
胃气虚寒,食谷欲呕#
干呕,吐涎沫,头痛#
下利,饥不能食,食入即吐胃虚寒凝之呕吐#
寒热错杂之呕吐
邪迫胃肠之呕吐
虚寒胃反之呕吐
胃虚停饮挟肝气上逆之干呕#
- 《痿论》中提出“藏之长”是指刘河间对温病学的贡献( )脾
肺#
心
肾
以上都不是创“火热致病论”#
确立寒凉清下的治疗方法#
创制了双解散、防风通圣散、益元散等温病治疗方剂#
对《伤寒论》方剂进行加减
总结温病临
- 决定湿温病湿热之邪从化的主要因素是宗气的盛衰
病程的长短
肾气的盛衰
中气的盛衰#
卫气的盛衰中气强盛则湿热易从阳化燥,中气不足则湿热易从阴化寒。
- 苍术用于外感风寒夹湿表证,是取其什么功效平肝潜阳,又能平喘的药物是燥湿健脾
发汗解表#
胜湿#
止痛
利水石决明
牡蛎
磁石#
代赭石#
龙骨
- 石斛可用治的病证是阴虚肺燥干咳痰少、咳血
胃阴虚之胃脘疼痛,烦渴、舌干#
阴虚火旺,骨蒸劳热#
肾阴亏虚,筋骨痿软#
肾阴亏虚,目暗不明#
- 男性,52岁。因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行胃大部切除术后3年,4天前出现腹痛、腹胀,伴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经检查诊断为肠梗阻,目前需要判断心下有留饮的特点是梗阻部位#
梗阻原因#
梗阻程度#
是否绞窄#
梗阻发生的速度#
- 治疗胃肠实热积滞,大便燥结,常相须为用的药物是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素问·上古天真论》提出的养生方法是大黄#
甘遂
番泻叶
芒硝#
京大戟法于阴阳
谨和五味#
起居有常
和于术数
不妄作劳
- 患者潮热,谵语,腹胀满而痛,数日不大便,不欲食,苔黄燥,脉沉迟有力,宜用的方药是烂喉痧与大头瘟初起均可见( )小承气汤
大承气汤#
抵当汤
麻子仁丸
调胃承气汤咽喉肿痛#
发热恶寒#
口渴#
头面红肿
肌肤丹痧
- 对“五藏六府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的正确理解有以下哪些为大陷胸汤证的辨证要点( )咳嗽不止于肺,然亦不离于肺#
肺为咳#
他脏亦可致咳#
肺乃脏之长
六腑亦可致咳#心下硬满#
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
舌上燥而渴#
- 具有敛汗作用的药物是回阳固脱法的适应证是:( )麻黄根、浮小麦#
山茱萸#
诃子
糯稻根须#
五味子、五倍子#四肢厥冷#
汗出淋漓,神疲倦卧#
舌淡而润,脉微欲绝#
面色萎黄,脘痞胸闷
胸腹灼热
- 槟榔治食积气滞,泻痢后重,与其何项功效有关能养心阴的药物是利水消肿
杀虫
消积导滞#
行气#
缓泻通便#人参
玉竹#
麦冬#
百合#
黄精
- 白及常用治《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水泉不止”的原因是肺胃出血#
痈肿疮疡#
水火烫伤#
手足皲裂#
疟疾寒热肺气不固
卫气失守
门户不要
膀胱不藏#
脾气不足
- 男子六八的生理特点有( )下列属寒湿发黄的脉证有( )肾气衰
面焦#
发堕齿槁
发鬓斑白#
阳气衰竭于上#身黄、目黄、小便黄#
黄色晦黯#
手足自温#
脉迟缓#
小便清长
- 能养心阴的药物是人外感于寒时的症状有( )人参
玉竹#
麦冬#
百合#
黄精腹胀#
腹痛#
泄泻#
发热#
咳#
- 松子仁除润肠通便之功外利水消肿
生津止渴
润肺止咳#
养血安神
益气健脾
- 芦荟的主治病证是柴胡证往来寒热,休作有时的产生机制主要是热结便秘#
水肿臌胀
烦躁惊痫#
小儿疳积#
癣疮#血弱气弱,腠理开
藏府相连,邪高痛下
邪气与正气相搏于胁下
正邪分争于表里之间#
邪气与正气相搏于腠理
- 以下药中,兼能平肝阳的药物是枸杞子
龟甲#
鳖甲#
白芍#
黄精